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化生活>> 改善命运>>正文内容

用来操纵、改变、转化因缘的缘起咒!【 宗萨仁波切纽约开示】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5日
来源:2017-06-17 持明讲堂 来源: 在人间(ID:zrjblog)   作者:宗萨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14.4.19. 纽约演讲“缘起”“It depends”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对标题的解释:it depends通常做“视情况而定”翻译,此文将翻译为缘起)

 

  这个晚上对我来说会是个考验。有两位不请自来的高人。不是说他们不受欢迎,非常非常欢迎他们。(笑)几年前我就坐在那里,听一位叫做Robert Mickey的先生讲课,讲的是剧本写作。我对今天的着装标准做了一个戏言的要求,我看到你们中的很多人很认真的执行了。我希望你们不会太冷。因为今天的主题是缘起(dependent arising),我认为应当创造一个喜庆的、令人振奋的因缘。这当然不是说那些穿着T恤和牛仔裤来的人不会得到祥瑞的加持。

  我们自发地决定要积累一亿遍的缘起咒。我认为我们应当基于咒语讨论一下“缘起”的内容和教授。当然我只能试图来教授,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广博无垠的主题。你们一些人可能会想我们为什么把今晚的标题叫做“缘起”“It depends”,我会试图根据蒋扬钦哲旺波的一段短文来解释“缘起”。所以(今天的教授)会比较专业性。对新接触的人来说,一些术语可能会很陌生。

  关于缘起的教授,杰·宗喀巴写了一段很美的诗篇或祈祷文。你们如果想进一步理解,阅读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是很有助益的。宗喀巴大师说,我们有百万种原因来礼敬和赞颂佛陀——至高无上的说法者和无与伦比的导师,但其中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佛陀教导了我们缘起。

  对于经文研究家来说,我的发音并不好,但缘起咒(念诵:嗡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得堪匝友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儿玛纳所哈 om ye dharma hetu prabhawa hetun teshan tathagato hyavadat teshan tsa yo nirodha ewam vade mahashramanah soha)最初是对舍利弗求问的回答。舍利弗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他后来成为了佛陀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众所周知,佛陀释迦牟尼在印度摩竭陀国(Magadha)证悟究竟实相之后,决定不教导实相。因为实相太深刻而简单,无法使用人类有限的工具,例如语言、词语、譬喻等,来解释和叙说。所以他决定不说法示道。这本身就是一个象征,一种表达。他说他不能说法,而要默然安住于林间,因为真理无法被演说,无法被听闻。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教授。史载,梵天(Brahm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和因陀罗(Indra,印度教司雷电及战斗之神)听闻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决定,即前往面见佛陀,请求佛陀给予法教,即便甚深真相不可说,不可思,但也许会有幸运的众生闻法,通过次第修行达到证悟。旁注一点:这样说来,佛教徒多亏了印度教的神,如果不是因为这两位印度教里非常重要的神,如果不是梵天求法,佛陀可能根本不会转-法-轮。总之,然后,佛陀开始在萨尔纳特(Sarnath,鹿野苑所在地区)初转-法-轮,教授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即苦集灭道四谛)。那时,舍利弗还不是佛陀的追随者,他出于好奇,趋前请问佛陀的大弟子、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阿说示(Assaji,或马胜)尊者。作为对舍利弗问题的回答,阿说示尊者便对舍利弗说了一个偈颂,这个作答之偈颂就成为了缘起咒。

  初看,缘起咒非常简单。(藏文)我的翻译很糟糕。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说,佛陀教导了因缘,诸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起,佛陀不仅教导了因缘的不同层面和种类,而且,佛陀还教导了如何灭(extinct)因缘。初看这是十分简单的答案,但事实上就像宗喀巴大师所说,它很(科学)。这发生在2500年前的印度,哪怕今天来看,这也是非常科学、毫不主观、非传教性质的陈述。所以我认为,“It depends”“缘起”,这个表述,是多么深刻啊!这就像你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可以回答“额。。。这要视情况而定。。。”(“Well,it depends…”,呼应标题,众笑。)或者“你好吗?”(“How are you?”)“这要视情况而定。”(“It depends.”)但这如此真实,因为这真的取决于那么多的因缘。太多了,无量的因缘。当然,人类,渴望知道真正的因,于是想出了许多答案。(藏文)缘起的教授,就提供了一套答案。当然,这要由你来判断,这是否是合理的答案,究竟上这是你的答案与否。

  这其中有如此多的要素和角度,如此多的细微差别,和如此多理解的方法。你和我之间存在一些(理解)缺口,因为我将使用的词语,例如“苦”(suffering)这个词,梵文为duhkha,可能并不是你们所说的苦。当一个训练有素的佛教徒听到“诸法由因生”,这对他来说,就是对“苦”这个词的完美解释。任何由因而生的事物都是坏消息。因为如果一个事物由因而生,那就意味着它是依赖他物的(dependent)。不是像你们美国人说的codependency(心理学名词,病态依附症)的意思,有一点点像,这么说起来的话还是一流的病态依附症呢。(笑)当我们听说事物由因而生,我们即刻反应出“依存关系”(dependency),然后反应出“无常”(uncertainty)。因为你总是可以操纵因,你总是可以破坏因,因还有它自己的因,所以,我们还可以破坏因的因。“无常”是“苦”的一大要素、一大特点。你们可以思维这个,任何由因缘而生的事物都是duhkha(苦),有“依赖”、“无常”这两个要素。

  然后,我们都不想受苦,这很明了,即使我们并不清楚了解“苦”的身份(identity),有一件事我们都同意,那就是我们都不想受苦,我们都想快乐,这点当然没有异议。像你我这样的众生,希望远离苦,想要永远快乐,永远的,从此永远幸福下去。我们就先要探索因缘的根。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不是吗?(藏文)佛陀有他的见解,什么是苦的根本因?苦的根本因是(藏文,音nyongmonba)染污(defilement)、情绪(emotion)。(藏文),看一样东西,例如这个草莓,这个是草莓吗?覆盆子?好,看着这个覆盆子,立刻产生一种错误想法,不用应有的看法来看待它。(询问了台下一些藏文)因为他们在这里,我们就要多利用他们。(笑)萨千·贡嘎宁波,伟大的萨迦派大师,对十二缘起法(twelve independent origination)有一短很美的总结。(仁波切手持那颗覆盆子)当我们看一个东西,我们看到它,但是我们不是用应有的方式看到。我们常把这个看做一个整体,看成一个标签,草莓、覆盆子这样的标签。同样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我们看待它的方式,例如永恒的,有一点,不,其实很多,永恒这个词用在(覆盆子)这里好像不太合适,但实际上就是这样,永恒的,独立的,我们忘记这个覆盆子的依赖特性。在所有这些因素影响下,我们就发展出了错误见解。不用应有的方式看待它。这就是所有情绪之母,希望、恐惧、期待,所有这一切的根源。然后你看着这个东西,习惯了不用应有的方式看待它,例如我看它,以为它是草莓,因为我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我猜草莓是大的那种。如果你很急切,例如你很饥饿,例如你是素食主义者,如果你极爱吃水果,你立刻就会采取行动。不只是行动,我要引用萨千·贡嘎宁波的话,你立刻就开始贴标签:覆盆子,不是芒果,无淀粉,零卡路里,有益健康,助消化。然后,我需要,我想要,吃掉,贴标签,所有这些,创造出观念,然后创造出渴望,同时生出一个肿块(lump)。习惯创造肿块。(仁波切指着自己的胳膊、身体)这就是肿块。肿块既然能被生出,就一定会死亡。出生会引导你到死亡。所有以上我所解释的,如果你能记起的话,就是(藏语)三染污。我们说染污(emotions)有三种,谓烦恼染污、业染污、生染污。烦恼染污意为诸惑,对事物有错误看法,不能看到实相,不能了悟依存与无常等。由烦恼染污生成业染污,就像渴望、采取行动、收获草莓、购物、测量等。业染污然后生成生染污。这三者,就是十二缘起法的缩写。这,就是佛陀的教授。总结而言,我们都想要快乐,不想不快乐,我们想远离苦。所以,什么是苦的根本因?很多人有很多见解,这就是佛陀的见解。

  这个缘起咒,是佛陀的教授。我们说,佛说因缘法,这个就是佛的说法。这是佛陀非常重要的教法之核心,例如心经(heart sutra)、般若经(prajna paramita sutra)。如果你读般若经,例如心经这个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经文,据传2500年前,有一个地方叫做灵鹫山(Vulture Peak),曾经最重要的,比G7峰会或者联合国会议还重要的集会在灵鹫山举行。很多重要人物都参加了,当然佛陀本人、观世音菩萨(Avalokiteśvara)、舍利弗(Śāriputra)、其他很多菩萨摩诃萨(bodhisattva mahasattva)、阿罗汉(arhat)。他们不是聚在一起讨论经济,他们其实懂经济,他们中间有很多厉害的经济学家,按摩师?(masseurs),健康专家,语言学家,很多厉害的人物。但他们不讨论经济、政治、甚至生态也不讨论。但他们讨论的是如此重要的东西,会改变世界的东西。这个,只有这个,如果你读到心经的末尾,这是唯一的药,唯一能治愈所有疾病,外、内、密所有疾病的方法。如果你读心经,你就会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讨论因缘以及息止因缘。而现在,用你们美国人的话说,有这么多的牛X人士(smart asses),他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议题,说这些是造成那些问题的原因,但他们不提出息灭因缘的办法。

  缘起咒的第二部分是如此重要(“缘谢法还灭”),因为佛陀不仅教导了所有痛苦和问题的因,他还用许多许多的方法来指出如何息灭、摧毁、抽干、终止、结束、灭尽因缘,指出灭尽因缘的可能性。你可以从很学术的角度来思考,灭尽因缘,这真的可能吗?你要做一件事情的那一刻,如果你要结束一颗草莓,那么结束这颗草莓的这个行为就成为另一个因的开始。终止结束所有的因,这真的可能吗?是的。这就是佛陀教导的“灭尽定”(nirodha),事实上是可能息灭所有因的。我们怎么做到呢?我们做“灭因”这个行为的那一刻,我们不就是开始做什么事情吗?这里佛陀教导了一个奇妙的有系统的路径,来不做任何事情。这很困难,但道是存在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