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活着就是爱》
内在力量,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力量
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1997年9月,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去世,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而流下悲伤的眼泪。
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所著的《活着就是爱》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至它受到创伤。”
正是缘于这样的信仰,她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尼赫鲁哀叹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那一年,她刚好18岁,还是如花似玉的好年纪。
印度的加尔各答。殖民者走了,压迫机器却照常运转。
特蕾莎修女这样回忆她看到的悲惨世界:在加尔各答的街道旁有个濒死的妇人,老鼠和蛆正在咀嚼着她的身体,她坐在妇人身旁陪着她,直到她死去。
深受刺激的特蕾莎再也无法在清静的高墙里静修了。她穿上印度莎丽走出高墙,建立“仁爱修会”。照看那些在大街上捡来的人——垂死的流浪汉、残疾的弃婴和麻风病人和艾滋病人等,她陪伴他们走向死亡,看着他们微笑,并被深深感染。
从此以后,她为印度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说,我帮特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特蕾莎修女生于1910年8月26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特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
特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个18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许多人亲眼看见特蕾莎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见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的脸上,看见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见她把爱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他:耶稣爱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台下立刻鸦雀无声。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特蕾莎修女这样说。
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
当她知道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时,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够15000人吃一天。”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
从1928年特蕾莎修女只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过了13.9万,分布于全世界。她的同工没有任何待遇,连证件都没有,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牺牲和奉献。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但是,她一生却坚守贫困,她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尊耶稣像、3套衣服、一双凉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为穷人,为了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把自己变成穷人,只有如此,被他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尊严。在她看来,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衣服更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发展慈善机构,仅在1960年一年内,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
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机。她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总是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平民窟、弃婴院、临终医院、麻风病院、收容院、爱滋病收容所……在她那里服务的有银行家、大企业家、政治家、大学生、演员、模特、富家小姐、美国加州州长……
台湾大学校长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里,做了他一辈子没有做过的事情:洗碗、给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饭、洗衣服、送药、搬运尸体……之后,他写道:“现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着人类的真正穷困和不幸,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
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特蕾莎去问负责战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的妇女儿童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她这样讲:“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停啊,没有办法。”特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特蕾莎走进战区,双方一听说特蕾莎修女在战区,双方立刻停火,当她把战区里的妇女儿童带出后,两边又打起来了。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这则消息赞叹道:这件事连我也做不到。之前,联合国曾调停了好几次,南斯拉夫的内战始终没有停火,特蕾莎走进去之后双方却能立刻自动停火,可见特蕾莎的人格魅力。
特蕾莎在印度逝世后,她的祖国塞尔维亚希望她能回国归葬,印度总理特意为此打电话给塞尔维亚领导人,让她安葬在印度,后来塞尔维亚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视作“失去了母亲”。印度总理说: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她抹去了千千万万人苦难的眼泪,她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印度为特蕾莎举行了国葬。出殡那天,她身上覆盖的是印度国旗,就在她的遗体被12个印度人抬起来时,在场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当时的印度总理。遗体抬过大街时,大街两旁大楼上的印度人全下楼来,跪在地上,向这位爱的天使表达最高的敬意。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条:
“让我们总是微笑相见吧,因为微笑是爱的开端。一旦我们开始彼此相爱,就会想着为对方做点什么了。”
“一颗纯净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
“爱的缺少是世界贫穷的原因,贫穷是我们拒绝跟别人分享的结果。”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特蕾萨修女—我心目中的佛菩萨〔索达吉堪布〕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些人会感到不解。作为一名佛教徒,怎么忽然间对外道感起兴趣来了呢?但今天我要赞美的这位修女,决不能用单纯的宗教来界定她的信仰。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活生生的佛菩萨。她,就是驰名全球的修女——特蕾萨。
她出身於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南斯拉夫家庭,从小受到天主教的教育,十八岁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在一所拥有漂亮花园的修道院内,过着安定而舒适的欧洲式生活。
当她有一天发现修道院高墙之外人们的凄惨遭遇时,她再也不愿安于往日平静的生活,面对一双双渴望关怀的眼睛却熟视无睹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她,使她不顾周围人的极力反对,单枪匹马地走入贫民窟,勇敢地将世人的悲惨背在自己身上。用一双柔弱的双肩,挑起了拯救贫民的重任。
当一个从没有人关心过,没有人知道他死活的老人,孤寂地躺在床上等待着死神造访的时候,特蕾萨走进了他的房间;当一个被人殴伤的酗酒者醉卧街头、无人问津的时候,特蕾萨挺身而出将他救起,并送到她所创办的怜悯之家;当浑身蛆虫的伤者遭到路人的厌恶和唾弃的时候,特蕾萨精心地为他包扎伤口,并用温暖的怀抱去迎接那颗濒临绝望的心……。她的足迹穿越了大半个地球,加尔各答、也门、伦敦、墨尔本、纽约,甚至包括中国。她先后成立了一百多个替穷人服务的处所,在仅仅6年的时间里,就收留了61273个弃婴。
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同。1979年,她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也使她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她除了将所有的奖金都用于慈善事业以外,还特别请求诺贝尔委员会,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委员会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将准备用于开支宴席费用的7100美元,赠送给了她所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
尽管她已成为名人,却仍然过着拮据寒碜的生活。她只有三套衣服,不穿袜子,只穿凉鞋。在电脑等先进电器极为普遍的时代,她的住处除了电灯以外,惟一的电器用具就是一部电话。她将教皇赠送给她的一部林肯轿车拍卖,并用所得款项开办了一家麻风病院。
虽然特蕾萨修女是天主教修女,却绝对尊重别人的宗教,每一位病人去世以后,都会遵照他的宗教信仰举行安葬仪式。
她用平易近人的语气,向世人娓娓道来:
“人活着,除了需要口粮外,也渴求人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就是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所以人们的内心才会极度痛苦。”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切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
“在今天的世界中,肺结核或麻疯不是可怕的疾病,心灵上的贫乏才是最严重的病症。”
“我上天堂不为别的,我是为了大众而上天堂,因为大众净化了我的心。”
“从细微的小事中体现博大的爱。我们要以挪威为中心,将爱传播到整个世界,让战争远离我们。如此,那些待出生的婴儿就会欢叫着来到人间。我们把自己变成传播世界和平的火种,挪威的诺贝尔和平奖将会真正是献给和平的厚礼。”
“我们感到所作的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我不赞同做大事,在我看来,从个人做起才是重要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