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以戒为师>> 清静持戒>>正文内容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索达吉堪布讲解]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4日
来源:摘自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 第十课》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弟子规》

  容易发生争斗的场所,千万不要去;邪恶、偏颇的事情,尽量不要过问。

 

  《亲友书》讲过损害名声的六种法:赌博、看聚会、懒惰、依止恶友、饮酒、夜间入村落(《亲友书》云:“赌博以及看聚会,懒惰依附恶劣友,饮酒夜晚入村落,断毁名誉之六法。”)。其中,看聚会、到赌场,就是有损德行之事。现在世间上,这样的非法场所很多,如夜总会、歌舞厅、网吧、酒吧、妓院、赌场……这些地方能够引生贪心、嗔心,比较容易起争斗、犯罪,让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慢慢就会令人堕落。

  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里也说:“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然而,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反其道而行之,认为这些地方全部都应该去:玩乐之处应该去,怨仇争处应该去,众人聚处应该去,打架斗殴应该去,杀生吃火锅应该去……造恶业的地方统统要去。

  所以,现在世间人很可怜。那天有个人说:“一想起以前在社会上的行为,我就特别厌恶,那时的生活没有一点价值!”的确,人在不懂佛法、不懂因果取舍时,很多行为都没有意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那种环境中跟世人混在一起,渐渐就适应了,到时候想改也很难了。比如一个人原本修行很好,在寂静地呆了很长时间,后来以偶尔的机会,到了不清净的场所,刚开始他会很难受、很不适应,但慢慢地,就感觉不到了。

  孔子说过:“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是,在种植芝兰、香气扑鼻的屋子里,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到了卖鲍鱼那种腥臭的地方,时间久了也闻不到臭味。有些道友的房子建在厕所旁边,刚进去时觉得臭气冲天,但过段时间也就适应了,反而很舒服、很安逸。

  同样,有些人刚接触恶劣环境时,尚能提起正知正念:“我是个修行人,这怎么行啊!”但用不了多久,就完全习惯了,甚至开始与他们同流合污。反过来说,有些人从城市来到佛学院,刚到清净的道场,感觉特别殊胜,但生活一段时间后,就没有那么大信心和清净心了。有个人就跟我讲:“我初来学院时信心特别大,觉得这里像天堂一样,但现在好像没感觉了,是不是我出毛病了?”其实也不是。就像你住高级宾馆,第一天觉得非常舒服,但第二天便习惯了,为什么?因为对环境已经适应了。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那么不该去的地方,千万不能去。否则,一旦养成了不良的嗜好,想摆脱就难如登天了。

  “邪僻事,绝勿问”:

     邪恶、不正当的事要少去打听,切勿因一时好奇而坠入险坑。

  有些人喜欢追根究底,听到道听途说的是非,就睁大眼睛,兴致勃勃地问:“真是这样吗?那你给我讲一下。”一听对别人的诽谤或不如法的行为,耳朵就变得长长、大大的,而听到佛法的道理,耳朵又慢慢缩回去了。人的性格真的差别很大:有些人对流言蜚语极有兴趣,想方设法了解之后,又通过不同途径传给别人;而境界比较好的人,平时只关注闻思修行,跟佛法有关的有益语言,他会欣然接受,至于其他没意义的,连听都不想听。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人爱说“神通”,明明没有任何境界,却故意给人说“你的气血被吸走了”、“不要接触某某人,他故意害你”、“有个附体在你身上,我看见了”……这些人整天神神道道,到处迷惑别人,在我们学院是要被开除的,在其他佛教团体中也是不赞叹的。倘若你真有慧眼、真能看到什么,可以到我这里来考个试,考试及格后,我会帮你宣传:“这里来了有慧眼的人,他能说神通,你们可以去问。”除此之外的胡言乱语,希望大家不要去听,也不要去问。

  愚痴的人,嘴里什么语言都编得出来。有德行的人根本不关心这些,尤其造恶业的语言,他问都不问。可是没有修行的人,一提到闻思修行,他就“禁语”了,而说起这样那样的坏事,他就醒过来了,这样没有必要。尤其是色情、暴力等不如法方面,最好不要去了解,否则,凡夫人很容易上当,到时候烦恼难以控制,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大家平时要以正知正念摄持相续,多了解诸佛菩萨有加持的教言,多看显密高僧大德的传记,让这些在心里好好串习,如此人生才有意义。

  不过,末法时代往往有一种规律:没有德行、没有智慧的人,轻易能骗取众人的信任,这是值得警惕、注意的。在居士或出家人中,常有人说些不符合实际的语言,愚笨的人偏偏深信不疑,不但给修行带来了违缘,而且平日里坐立不安,时时处于恐慌、犹豫、痛苦中……因此,大家要擦亮眼睛,不要去盲目追求这些,应该追求智慧、追求悲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