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以戒为师>> 戒淫断欲>>正文内容

洁身之道 守身之要──戒淫[宽运法师]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1日
来源:华人学佛网,无明学佛网 wuming.xuefo.net 2014/9/4   作者:宽运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息的管道,实在是层出不穷,多不胜数。青少年的犯罪率为什么不断增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统计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5%以上。网络中的有害信息以及一些电影、电视、书刊的色情描写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诱导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刚兴起时的数年间,据台湾的一份数据显示,每天点击观看色情网站的人数约80万人;现在更是无法估计了!可想而知全世界每天有多少人受到色情的毒害!现时中国有4.27亿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34.22),每天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污染。因此今天,对佛教化世导俗与儒家引邪归正教诲的正视,就显得更为逼切与重要了。

  所以,今天以「戒淫」为题,略作分析与探讨。

  一、儒家伦理中的守身思想

  中国是礼义之邦,因此中国人特别注重伦理道德。古圣先贤在生活中累积了无数的经验,为我们留下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教诲,我们若能依之而行,就能觅得安身立命之方。儒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其思想核心以人为本,故特重人伦──以人伦为道德标准。

  1.克己复礼.忠恕为本

  这个伦理道德标准的总纲,孔子是把它建立在「仁」之上;「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始发于心而合乎礼节的表现;所谓「发乎情,止乎礼」;要达到「仁」,便必须「克己复礼」。「克己」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其工夫在「忠」;「复礼」是指合乎礼节,其工夫则在「恕」;而「忠恕」就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因此,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此外,「孝」为仁之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可知,孔子的「仁」,由忠恕之心进而广之,切有爱人之心与孝顺父母之心,因形成「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智慧:「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条人伦大道,无疑是根据大自然的运行法则而体悟出来的,人类生存的法则。其实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正确处理这五种关系的方法就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听,兄良弟悌,朋友有信。

  我们尝试静心想一想,一个人的一生,要扮演多种角色,如果真能做到当父亲的慈爱,作儿子的孝顺;当领导的仁厚,作部下的忠诚;当丈夫的能做到三义:道义(承担起家庭的主要责任)、情义(对妻子感情始终如一)、恩义(上敬老人、下爱子孙),作太太的温顺合作,做到四德:妇德(始终热爱自己的丈夫、子女)、妇言(言语柔和得体)、妇容(仪态端庄大方)、妇功(善于操持家务及带好孩子);兄弟之间团结友爱;朋友之间有信用,来往合乎礼度。在这样的气氛、环境中生活,这将是多么幸福的人生?

  2.五伦五常.守身寡欲

  而在这五伦关系之中,是以夫妇关系为中心,然后才产生了其他四种关系。男女之间的婚配是乎合天地之道的事,正如孟子所说的:「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章句上》)男女结婚,是最重要的人伦关系,这是人生的大事。

  因此,孟子说:(《孟子.离娄章句》)「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其中教导我们:一个孝亲,一个守身,这两件是人生大事。守身当中以戒淫为重要。

  而戒淫必先要「寡欲」,因此孟子又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告诫我们,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要把自己的志趣从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中提升出来。「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规律是: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没有受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故「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伦。孟子还指出:「仁也者,人也;义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讲究爱人;义,就是做事合理;礼,就是履行规定;智,就是具有智能,知识;信,就是讲究诚实,合起来,便叫做道。

  这五伦五常,就是古圣先贤教我们的道德。希望各位网友,都能记住它、理解它、实践它。

  以上是儒家的伦理思想。而佛教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二、佛教离欲思想与「戒淫」之教诲

  我们凡夫最大的烦恼与障碍就是「欲」念,而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中以「色欲」最难摆脱。由于凡夫没有智慧透视情欲的真相,所以对情欲充满了好奇心、迷惑感,就想去尝试它、品尝它,结果被粘住了,欲拔不能,而且为了情欲,造下无量的业障,更又自食其果,如人挖陷阱,不料自陷其中。是故《四十二章经》说:「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又《大宝积经.菩萨藏会》云:「彼无智者,为于男女、妻妾诸女色等,所缠缚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世人因愚痴无智,往往容易被男女色欲所迷,缠缚沉溺,所以障碍丛生、烦恼重重,越缠越深,无法修行善道,难以出离,成为障道的根本。

  万恶淫为首

  正如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指出:「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瞋恨心。欲情颠倒,生贪着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种种恶业,从此而起,故曰:『万恶淫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始,截断病根。」

  「淫」是万恶之首,是万恶之源。好色纵欲、邪淫是各种恶念萌生的种子,此种子一萌发,各种罪恶随之而来。现今社会一般人的意识都非常薄弱,稍有经济能力的男士,很多几乎都会发生婚外情。这些人因贪图一时的快乐,却削尽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和福德,葬送了大好的前程和美好的家庭,甚至由于违犯了法律而断送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祖宗和家人蒙受耻辱。实在是愚不可及!

  你淫别人的妻女,你的妻女也将被别人所淫。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任何人都逃脱不了。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报应到时,则悔之晚矣。《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就是这个道理。

  1.淫欲之祸害与果报

  因此,佛陀劝诫弟子要认识清楚淫欲的本质,从而远离淫欲。其实淫欲之祸害甚多,如《受十善戒经》云: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

  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野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

  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

  六者贪淫之人,到剎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剎;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若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归依,动诸情根如胶着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剎,遍体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坠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终不得道。

  而邪淫的果报与罪业,更是可怕,如《法苑珠林》云:

  「佛言邪淫有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

  《八师经》云:「邪淫犯人妇女,或为夫主所获,临时得殃,祸及门族;或为王法收捕,酷毒掠治;地狱畜生,次第而受,纵得为人,闺门淫乱。吾见是故,不敢复淫。」

  由此可见淫欲之祸害与果报是多么可怖、可畏,所以有智慧的人,必然厌恶之、远离之。

  2.对治淫欲的方法

  《楞严经》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佛教的「戒淫」,是要做到「一念不生」,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清净,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以下是祖师大德及一些居士提供的根除淫念的方法:

  a. 当淫念产生时,该如何克制和根除?

  南山律祖说:「当自悲嗟,深须勉强,或观身不净,……或缘圣像,或念佛名,或诵真经,或持神咒,或专忆受体,或摄念在心,或见起灭无常,或知唯识所变。随心所到,着力治之。」

  印光大师谓:「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姐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姐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重写戒淫辑证集普劝流通序》中梦醒居士说:「淫念一生,恶意缠绵,若见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时即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荒于嬉,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酒家、茶馆、舞厅、妓女户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诲人于淫的邪词小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去听人谈论淫秽之事的邪语。因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会日益被疏远。而常与邪友接近,自然会渐渐被染引诱,终致心为所动而随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进入,耳濡目染,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饱暖之后就会想起淫欲之事,也就是佛教讲的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都很旺盛,都很饱和,就会生起贪、瞋、痴邪恶之念。因此,我们还要认识到:贪色纵欲、邪淫不但对人身体和福德有极大的害处,而且由于贪色纵欲、邪淫和其他罪恶是相伴相生的,所以更能使人快速地丧节、丧命。

  b.如淫心起时怎么办?

  只要停下一切淫念,静静观察自己的淫心从起到灭的过程,内心如如不动的观察等待。这样就能灭除淫心,止了淫行,非常简单。不过平时必须培养自己定力,有了定力便能做得到。

  古人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很有道理,当我们看到一些能引发淫念的事物的时候,开始可能觉得这个念头很小,自己能控制得住,也就放任着再接触,这样淫念就被会不知不觉,逐渐滋养壮大,那时候即使想控制也很难了。所以,要控制淫念,应从刚萌生这个念头的一剎那做起,总之不要放任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越早越好,因为一经放任,自己就会姑息自己,那时候要谈「觉」就很难了。

  c.如何才能制止淫念,达到修心养性的地步?

  以下几点供参考:

  1、注意饮食尽量清淡,尽可能少食或不食「酒、肉、葱、韭、蒜」,因这些食物极易引发淫欲心。食勿过饱。睡前勿食。

  2、注意心念慎莫攀援美色、心莫胡思乱想。

  3、常护耳目尽量远离种种违缘,不住不善境界。

  4、习不净观(视各人因缘而定,非一概而论,亦勿走极端。)

  5、尽量早起,每日醒来即当起身,切勿养成懒床的习惯。

  6、常阅经典,每日晚间(最好睡前)安排固定时间读经,养成习惯。

  7、恒持心咒,常持《楞严咒心》等。

  8、仰仗佛力,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菩萨护佑。

  如能做好以上八点,淫心、淫念自然会消失于无形。

  结语

  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之道,就是「发乎情,止乎礼」,在男女之间的交往中,要注意保持礼貌的距离。这个「礼」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讲戒律,儒家讲礼教,超过了礼教,就会铸成错误。

  以世俗角度来看,如果每一人都能洁身自爱,守身自重,不但身心康泰,长寿多福,泽荫子孙。以佛教角度来看,为在家弟子者,应恒守五戒,奉行十善,将来可得人天之报;若为出家僧众,更须意念纯洁,梵行清净,不为五欲六尘所染,菩提路上自然步步向前。因此,无论出家、在家,「守身之道」都是非常的重要,可以说是为人处世,乃至是修行成佛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他对于以上所说戒淫的道理及方法都不太懂,但是他能深信因果,不做违礼违法的事,他一样会得福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以戒淫为因,果报是什么呢?可得善神维护,如《七佛灭罪经》云:「受持淫戒,有五善神侍卫:一名贞洁,二名无欲,三名净洁,四名无染,五名荡涤。」这样的话,便可得到功名如意,眷属如意,能得贵子(得到好的后代),能健康长寿(夫妻之间能节欲,均得健康长寿)。戒淫能令人身心安乐,最后得善终。中国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贵、康宁、好德、长寿、善终,都可以得到。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净其意」做起;如此的话,必然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世界太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宣化上人:顿法的顿就是教你断淫欲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