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社区导读>> 微社区>>正文内容

修行的因缘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2日
来源:佛教导航微社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行的因缘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

  【牧童】

  有很多的修行人都会带着一种心态进入宗门。人们常常感觉到这个世界不公道,不公平,尔虞我诈,人心不可测。认为修行后这些可以转变。我实话实说那是在求福报不是真修行。有的同修有时会感觉到一段时间很精进,好多因缘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会认为这是佛在加持。然而我们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遇到的所谓不如人意的难道不是佛的加持吗?看过西游记,在最后取得真经落水的因缘都会记得。那是佛陀的安排,佛大善,怎么会捉弄人呢?所以很多时候修行后的因缘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修行必须面对的课题就是逆来顺受,没有公平不公平,更没有公道不公道,因缘的出现就是自己的课程,直到把心调平为止。有大德说以公平心看世界世界不公平,以真实心看世界世界不真实。此话真实不虚!

  所以不要想修行了,就会生活如何的好,那个有求的好要受后有。修行求解脱,了后有,后有此生不受还待他生?难道我们还没有苦够?下世再来?所以修行与不修行就会显而易见,修行了,看破顺逆二缘,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不再为因缘所转。不修行不明因果,在是非对错中苦痛挣扎。修行了,生活还是那个生活,人还是那个人,心态变了,不会执着那个苦,也不会放纵那个乐。这便是一种崭新的人生境界!

  佛一再说修行修心,所以不在于哪个法门,无论禅门,净宗,无论渐法或顿法,能转变自己的心,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能转变自己的心,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而不是太多的人想象中让佛加持某种神力让自己的生活改变。一个圣者和一个凡俗之人的外在没有区别,只是心境不同。长养我们自己的慈悲心,博大心,精细心,精进心,持久心,正定心,容人心……

  这些心没有修持是不会有收获的。六度是修行的根本内容,对照这些心,我们要经常自省能做到多少?布施,试问自己何徳何能何才以何布施?持戒,我们好点的可以持五戒十诫,比丘200多戒离我们的生活差之遥遥,时常看看生活中能做到多少?而持这五戒,兔子比我们做的都好。忍辱,我们可以自问自己有多少能忍,一句话自己认为不好听,随后什么难听说什么,什么后果都不会顾及爱谁谁。谈到精进,没人领着带着的时候,总会看到自己的懒散自己的颓废。禅定,二六时处处是禅,我们打坐时的禅定都没有何谈与人接人待物时的如如不动,哪还有平常心的待人,更不要说开智慧。这并非在说某一个人,是不断的警醒自己能做到多少。

 

  所以要真实的去看自己,看看自己修行路上还有哪些或缺,该从哪方面努力。成佛看似很遥远,是因为我们还没了解佛,了解了就会知道,真的按照佛陀教诲去行持,解脱根本不是梦!

手机扫描二维码加入微社区,马上参与交流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