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灵岩假日
闻名海内外,享有“四绝之首”美誉的千古名刹——"大灵岩寺"位于泉城之南。处于城市边缘那种很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距离,给人一种亲近的方便和遐想的空间。早就想去,可一直未能成行。
二零零四年的五一长假终于实现了夙愿。
五月二日陪父亲踏上了去灵岩的路。
春末夏初的灵岩山美极了,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满眼的绿色一扫世俗的尘劳。习习和风里夹着泥土和植物散发出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沁人心脾。我贪婪地吸了又吸,来荡涤五脏六腑日积月累的污浊。灵岩路景清幽漫长,古柏夹道,郁郁葱葱。缕缕阳光穿透参天古木,似细碎金片洒在身上,暖暖的、柔柔的。冥冥之中似有一双温暖的手引领着我往前走......
山门广场矗立着大灵岩寺碑。孤陋寡闻的我,在这之前只知道灵岩寺,不知道还有个“大”字。这个“大”字刹那间将我震慑,“灵”字更让我对这里充满了神秘感。
初建于东晋,距今一千六百多年的灵岩古刹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掩映于葱笼滴翠之下,古刹幢幢,古柏参天,幽静秀丽,风姿独特,空灵深邃之气弥漫整个寺院。若站在山顶往下看,灵岩古刹则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古柏森森、松涛万顷的山林之中,甚为壮观。实不负四大古刹之首盛名。
举步跨进高高的殿门,一股庄严神圣、宁静幽雅的气流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祥和欢喜之心油然而生。香火鼎盛,紫烟缭绕。香客、游客穿梭如织,来去匆匆。
大雄宝殿内檀香蒸腾,佛前的蒲团上跪满了虔诚的人。尽管人心迥异,却逃不出佛的眼睛。古人、今人走了来了,来来往往重复着相同的场景,而佛却始终没有改变,千百年来慈悲地注视着所有众生,护佑着所有有情。我跪在靠边的蒲团上,双手合十,仰望着。释迦牟尼佛庄严而安详,蕴涵着威严和力量,双目流露出洞察一切的智慧光芒。佛两旁的文殊菩萨智慧洒脱,普贤菩萨沉静内敛。但都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目光中含着爱怜和悲伤。这时,我似乎听到了地藏王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悲切声,听到了观世音菩萨看到众生身陷苦海而痛苦的哭泣声。刹那间的我脑海一片空白,心灵颤动,就像一个被丢失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一样,喉咙堵塞,鼻子发酸,眼泪汩汩而出,滴落在蒲团上。泪眼朦胧的我闭上双眼,虔诚地将前额挨着蒲团,从未有过的感动瞬间溶遍全身血液......
这蒲团究竟跪过了多少虔诚的人,留下了多少人的泪,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现代红尘中的人,若能从石头堡垒里走出来,停下匆匆的脚步,放下浮躁,撕下虚伪,来到这里跪倒在佛的面前,聆听佛无语的教诲,那真是千幸与万幸!
带着两颊泪痕出了大雄宝殿,沿着羊肠曲径,穿行于竹林之间,一步走一步看,无不为灵岩清雅秀美、巍峨洒脱的自然景色所折服,无不为灵岩美仑美奂的千年古迹所陶醉。玲珑俏丽身躯娇媚的辟支佛塔、造型精美带人走进时光隧道的墓塔林、有“血”有“肉”海内无双的千佛殿、神奇的朗公石、钟楼、鼓楼......目不暇接,震慑心魄。灵岩古刹独有的韵味让人痴迷,使人心醉,令人销魂。数不清的文物,看不完的古迹,无处不显示出古刹浓厚的佛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身处禅意幽深,如此浓厚的佛教文化的氤氲氛围之中,遥想灵岩创始人郎公大师当年开坛讲法时,肯定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致感化的“猛兽归伏,乱石点头”。一千六百多年后的我们,不得不对他老人家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此时的我完全陶醉在灵岩古刹清幽、净雅、灵秀、空寂、深邃的人间仙境中。
因父亲要急着赶路去曲阜,也只有走马观花地看上两眼,在千佛殿和辟支佛塔前为年迈的父亲留了影,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灵岩。
人离开了古刹,心却留了下来。千丝万缕的情丝在缠绕着我,一种无名的力在拉着我。
五月四日下午,最终未能抵挡住强大的磁性吸引、心灵的呼唤,乘上去泰安的中巴,归心似箭般又来到了大灵岩寺。
尽管前天来过,但因时间仓促又要照顾老父亲,未能尽兴地饱览。今天再来到这里仍然感到陌生,但有了几分的亲切感。
太阳已西斜,可游人仍很多。我无目标无目的地四处转悠,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用贪婪的目光极尽所能地搜寻着,生怕漏掉一点点的美。曲径达雅,深邃幽静,踩着碎石小路,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不经意间一昂头,竟意外发现一棵很别致的树,盘根错节、曲曲弯弯,缠绕着,似龙飞凤舞般地镶嵌在一扇门之上。自然的鬼斧神工昭示着佛门的神秘与高深。好奇心促使我大着胆子推开虚掩的木门,忽然眼前一亮,一个寂静幽深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一声声悠长清扬、富有韵味的唱诵声从禅房传出来,似海潮涌入双耳。门口有好多鞋子整齐地摆放着。只闻其声却看不到人,一种敬畏感阻止了我的脚步,我抽身走了出来。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有名的方丈院,据说韩复渠曾作为别墅在此居住过。禅堂里正在诵经。清雅隐蔽的方丈院就像是一位大家闺秀,端庄中透出女性的妩媚和温柔。她静静地深藏在灵岩古刹。正如唐人常建禅诗中的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夕阳西照,古刹在夕阳光的辉映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愈加显得秀气逼人,空灵缥缈。“观音阁上晚云归,忽有钟声出翠微”。悠扬浑厚的古刹钟声响了起来,回荡在暮春的山谷中,环绕在古刹的上空,仿佛空气也在抖动。这是出家人要做晚课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大殿奔去。
大殿门口已有好多游客,我踮起脚尖边往里张望,边往里挤。终于从一侧轻轻地走进了大殿,站在一列僧人后面,心跳的像敲鼓一样。竖起耳朵聆听那回旋在大殿的诵经声,那急促的声音如夏日骤然而至的铜钱大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那抑扬顿挫的唱诵,那忽疾忽缓的念祷,那优雅娴熟的礼仪,是那样的井然有序。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晚课,就足以使我叹为观止了。
出了殿门,才发现暮色已笼罩了整个寺院。游人已散尽,寂静寂静。只有山风携着夜气光顾这古木森森的寺院,送来的花木草叶的幽香与袅袅飘扬的檀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寺院独有的香气。
天色已晚,只好到客堂要求留宿,出示了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办妥了住宿手续,叫挂单,我第一次听说,感到很新鲜。负责办理挂单的师父告诉我赶快去斋堂吃饭,我沿着弯曲的小路向斋堂走去。修竹夹道,竹影摇风。生长在这千年古刹的翠竹也有灵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翠竹发出的萧瑟声响,引起了我的伤感,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潇湘馆”。寺庙竟然与《红楼梦》联想在一起,我也说不清是什么缘由。修竹与现代人所追求的“骨骼美”倒能联系在一起,女人不惜血本减肥,只顾向往修竹般的苗条,却不知学习修竹的品格,实是可悲。
斋堂已有出家师父和居士在用餐。居士有从上海来的,也有从其他地方来的。尽管与居士们素不相识,但大家阳光般的笑容打消了我的生疏感,一下子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饭菜全是素食,清淡可口。我发现出家人都很节俭,一滴水、一粒米也不浪费,想想山下城市里的人赛着跑的奢侈、赛着跑的浪费,不由人不感慨万千!两行热乎乎的泪水滴落在碗里。我想红尘中人与人之间没完没了的相互猜疑怨恨在这里显得是多么的可笑与多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那堵彼此不信任的坚冰之墙,若能得到佛光的普照,顷刻间便会消融瓦解,所有的恩恩怨怨便会烟消云散。但能闻到佛法的幸运人太少了!
望着那一位位身着僧袍的僧人,宛若天外仙子,洒脱清净、飘逸超然。我那颗浮躁飘忽不定的心竟平静了许多,羡慕恭敬之心从心底萌发。我若也能穿上这翩翩舒广袖的僧袍该多好啊!他们黄卷青灯,宁静修远。我若也能有这种境界该多好啊!他们与修竹为伴,与松柏为侣,与群山为朋 ,与清泉为友。云游四方,心无挂碍。我若也能过上这种生活该多好啊!
“五一”七天假日还剩三天,我决定在这里住下,让心暂离红尘。
晚饭后随居士去禅堂诵经。到禅堂后,居士们分两旁坐在暗红色的座垫上。清脆的引磬敲响了,法师领唱《炉香赞》,我不会唱,跟着轻轻地哼着,心中却一阵悸动,眼睛有些湿了。青烟袅袅,诵经声声,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诵经,既新鲜又激动。双手捧着经书,瞪着一双迷恋浊世无知的眼,我看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正用凝重慈祥亲切的目光看着我,我立刻感觉到宁静且还有些委屈,两滴硕大的泪珠滚了下来。第一次诵经,根本跟不上趟,经文只从口中滑过,根本不解其意。 但法师的威仪、全然的融入、禅堂的庄严神圣、肃穆静谧却已将心灵深深地震撼,从心底生发出一种敬畏感。
诵经毕回寮房。在庙里过夜,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
那夜是农历的三月十六日,“山静夜冷月高悬”。皓月当空,清辉四射,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洒遍每个角落,似佛光在普照。“今人曾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满天的星辰眨巴着眼睛,像是十方诸菩萨及灵岩寺历代高僧不知疲倦地在护持着这座神圣而清净的修行道场。顿时感动堵塞了喉咙,两行泪不知怎么又落了下来。想来出家人若有缘能在这座有灵性的道场潜心修行,他日必能成佛门龙象。
遥望星空,青黛色的天空辽阔与高远,明澈与宁静。寺院的夜晚充满了神秘,令人遐想。在万籁俱寂的静夜中,愈加显得古刹空寂与幽静。久居闹市中的人在静如止水的夜晚难免有些心悸。这座千年古刹的夜晚幽静的具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空灵与绵邈,清寂与旷远。惟有此刻,才最能体会王维禅韵浓浓的诗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绝妙意境。
暮春的夜晚,空寂寂的静和阴森森的凉混在一起,身体不由自主地在发抖,恐惧袭来,速逃回寮房,赶忙用棉被把头蒙上。
睡的床正靠着后窗。灵岩寺的风也有灵性,慈悲悯人,从窗子的缝隙钻过来与我做伴,诉说这座千年古刹的兴衰荣辱和沧桑。耳听山风,头枕寂静,沐浴佛光,沉浸在对佛菩萨的敬意感动之中,思绪在流淌......
睡意正浓,却被梆!梆!梆!的打板声惊醒。“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凌晨5点还不到出家人便要上殿做早课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终生如此。有谁知道修行人的辛苦?有谁知道修行人的早晨?明海法师“衲僧的早晨”说的极妙:“只有星星知道衲僧的早晨,它们熟悉那精勤不懈的身影。从容的脚步轻叩大地,远方是昏眠不醒的人们。有谁知道衲僧的早晨,他的心将跨越黑暗与光明。有谁知道衲僧的早晨,他的梦将回荡召唤的慈音,他渐渐苏醒,回归当下的宁静。只有霜露知道衲僧的早晨,它们喜欢那从不迟误的钟声。悠扬的佛唱啊换来了曙光,远方是彻夜难眠的人们。有谁知道衲僧的早晨,......只有布谷鸟知道衲僧的早晨,它们称赞袈裟下那永不疲倦的心灵......”。字里行间道尽了修行人的艰辛,每个字都似修行人的泪光在闪烁。
凡夫尚在梦中,修行人已上殿做早课了。晨钟暮鼓,朝晚课诵,梵音悠扬。然被无明遮掩的凡夫能有幸闻到佛法的何其少啊!心急如焚,相见恨晚!
三日半的寺院生活,给了我刻骨铭心的历炼。法师观机逗教的讲法开示,如法如仪的禅修训练,获得了无可言状的心灵体验。透过坐禅,慢慢剖析尘世中的自己,原来是那么的自私、无知、浅薄和低俗。反观内心,如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开始学着观照自己那颗厌烦浮躁、贡高我慢的心,开始找回自己那颗飘忽不定、云游四方的心,找回本来就具有的那颗平静心、清净心、清凉心。记住了太虚大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的言教,初步理解了“人间佛教”这一概念,明白了佛法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如此的接近人间,懂得了学佛先要学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慈悲与宽容,懂得了奉献与布施,懂得了欣赏与随喜,懂得了感恩与报恩!懂得了“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更懂得了为什么要“精进”!
这里的山有灵,树有灵,一草一木皆有灵!这里的一切使我灵魂深处的感动与日俱增,不知是悲还是喜,大概是悲喜交集还夹杂着委屈吧。或许文字无法形容心中的感动有多深,不过我要把它带回去,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这里我听到了从未听过的天籁之音;在这里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修行之人;在这里我闻到了从未闻过的幽幽檀香。在灵秀幽邃的海内第一名刹,置身在苍翠欲滴的绿荫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缕风,在绿色林海里穿行。这样清幽秀美的地方,足以使人净化私欲,陶冶情操,提升品格。
“静心思灵,躁心思物”。心浮气躁的现代人有必要尝试一下清修者离群索居远离尘嚣的感觉。通过静虑修心,涤净心灵,解除心灵困惑,获得心性的锻炼,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精神品格。
这里不仅是僧人参禅悟道,讲经说法,开展心灵环保的修行弘法之地,也是接引、化导、感化众生,使众生精神品格得到自我提升、完善和净化的精神家园。又是信众、游人敬香礼佛,欣赏气韵古雅的佛教建筑,回望历史的绝佳圣地。
大灵岩穿过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隧道,以迷人的景致、娇媚的身躯,情深意浓地向现代人展现着历史,诉说着历史。
匆忙的人啊,请你放慢脚步,这里可使铅尘褪却、可让浮躁回归宁静。
三日半光阴,却已胜红尘中的数十年。古刹空灵神秘的氛围,禅密浓郁的道风令人神往!
难忘的灵岩假日,除却了尘劳,洗涤了心灵,获得了清凉!
大灵岩——“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离开清幽秀雅的大灵岩,捧着经书,装着感动,载着欢喜,揣着清凉,穿过山路,越过田园,又回到了嘈嘈杂杂,灯红酒绿的另一世间。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