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学院教务长振宇法师来我寺佛学班进行佛学交流
讲座中,法师说,大家来自全国的各自省份,可谓是四面八方,汇集此地。虽然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社会、文化、教育背景,地域差异,年龄悬殊等参差不齐的因素。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求学,渡众生,成佛道”。我们到达一方,要遵守一方的规矩和制度,这是个大前提。学院和常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既是学院的学僧,又是常住的一员。虽然,我们当前的目的主要是求学,但是,学业完成以后,我们都是要回各地的常住发心。如果现在不注意,就给以后埋下不必要的隐患,回常住发心与开展工作就不会与人相处。所以,两头要兼顾,学能致用。
接着,振宇法师又说,“培养高尚的僧格”,就是要培养学僧具备:1、信仰、2、依师、3、发心三方面的提升与加强。《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就是在说明信仰的重要性。佛法的信仰是要能以纯洁无疵的心态,诚挚善意的信念,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授教诫,便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财富。法师比喻“信仰”时说,(1)信如两手,智如双目;无手就不能取得佛法的珍宝,无目就不能践行佛法的正道。《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2)信如杖。就像我们跋山涉水去旅行,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拥有一个手杖,走起路来才不至于疲惫不堪,这样的旅途才会轻松愉快。(3)信如船。信仰如同救命的船筏,能度我们从烦恼此岸到智慧的彼岸。
随后,振宇法师又谈到怎样“依师”的问题。首先,作弟子的要具备弟子相,然后,才能谈去找个具备道德高尚的师长。“依师”时,主要是观察师长的功德是否具备“智德、悲德、断德”,戒律清净;是否具备“八正道”所讲的“正见”。平时也要时常反省自己为什么要来学习?思维自己为什么要出家呢?这样才能安住、融入、配合
最后,法师谈到“发心”时说,所谓“发心”就是“发菩提心”。更要发长远心,不止一年、十年、五十年、一生一世的发心。要有不成佛,誓不罢休的决心、恒心与气魄。我们更不要小看自己,“我”就代表佛教。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就是僧团。我们要学会管理与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处处要随众;与人相处时,要广结善缘。所以说,菩萨成佛不离众生,菩萨是华果,但是不能离开树根。我们发心亦复如是。
10:45分,讲座结束。与会学僧很会鼓舞,欢喜无比,大家感触颇深的说,法师的讲座可谓是“字字珠玑,话话入心,宛如醍醐灌顶”。尤其是法师那股致力于佛教的热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学僧们纷纷表态,从今以后,一定要坚定自己地“信仰”观,加强“依师”的力度,激发自己高尚慈悲平等的“发心”。不辜负法师苦口婆心的献身说教。(慧超)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