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塔尔寺三绝”:在莲花山中绽放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3日
来源:新浪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科技时代_“塔尔寺三绝”:在莲花山中绽放
塔尔寺


科技时代_“塔尔寺三绝”:在莲花山中绽放
塔尔寺

  作者:撰文/葛建中 王晓英 摄影/马宏杰 等

  塔尔寺不仅是一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也是一座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它的寺院建筑、雕刻以及佛像、佛塔、佛经、供器、法器、曼陀罗、坛城把这座佛教名刹装点得富丽堂皇、奥义深邃,其中尤以年代久远的“塔尔寺三绝”作为东方艺术奇观而蜚声海内外。

  薄暮时分,我们又来到了青海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的塔尔寺。低沉、肃穆的诵经声从大殿中传出,僧侣们身披肩帔,呈半圆形围坐在大殿院内的条石地面上,在夏日夕阳的余晖里,做着每日必修的晚课。庄重、浑厚的诵读声曾迎送了无数个晨曦初醒的黎明和暮色四合的黄昏,在今天,它仿佛又穿越了寺中那棵神圣白旃檀树花开花落的六百多年时光,如同我们是在第一次聆听。传说这棵白旃檀树与宗喀巴大师有关,公元1357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在莲花山中,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这棵树。他成年后便赴西藏学法,研习显密经论,并最终成为显密兼修的佛学大师。宗喀巴在学法期间,为了却母亲的思念之情,曾用自己的鼻血调和颜料,绘制了一幅自画像、一幅狮子吼佛像和一幅胜乐金刚中的如来佛像,托人捎给他的母亲。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宗喀巴的母亲按儿子所示,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在大师降生处砌石修建莲聚塔,是为塔尔寺最早的建筑。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在塔旁修建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取名“衮本贤巴林”,藏语意为“十万佛身弥勒洲”,简称为“衮本”。因先有塔再建寺,所以将二者合而为一,称为塔尔寺。

  塔尔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接合部,海拔2678米,周围峰峦环绕,岭涧相交。它占地40万平方米,除52座大型佛殿、经堂外,还有活佛府邸和僧舍9300余间,现有僧侣近700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是西藏拉萨市的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日喀则市的扎什伦布寺,青海湟中县的塔尔寺,甘肃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不仅是青海地区藏族、蒙古族、土族等信仰藏传佛教信众的圣地,而且在全国及东南亚也享有盛名。塔尔寺不仅作为宗教圣地而存在,同时也是一座佛教文化艺术的煌煌宝库:它的“艺术三绝”、寺院建筑、雕刻以及用金、银、铜、药泥、檀香木等材质制成的不同造型的佛像、佛塔、佛经、供器、法器、曼陀罗、坛城,还有明清两代朝廷赐封的信诰、玉玺、匾额、金石铭文,历代信徒、施主贡奉的珍宝供物等,都凝聚着古老的历史印记和现实的卓越创造,并把这座佛教名刹装点得富丽堂皇、奥义深邃。其中以弘扬佛法、表现佛本生故事的壁画、酥油花、堆绣尤为闻名,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蜚声海内外。

  绚丽壁画

  在塔尔寺南面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大片僧舍,行走其间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位于拉曲公麻21号的洛桑旦增居舍,是河湟地区再普通不过的院落,干净的院子里丁香花静静地开放。我们见到主人时,他正在西厢房的画室中作画,从刚画了一半的唐卡上,能大致看出绿度母端庄的形态。今年39岁的洛桑旦增13岁入塔尔寺为僧,进入画匠组,先从勾线条、学比例开始,精心研习藏传佛教彩绘造型艺术,他初入塔尔寺学画,便幸运地得到了塔尔寺著名艺僧扎西尼玛的指点和教诲。扎西尼玛师从血日尼玛,他的彩绘造像用笔细腻、画面严谨,在僧俗间颇有名气。扎西尼玛生前绘制的《塔尔寺全景图》,画面上鳞次栉比的殿宇、塔院层次清晰,色调干净,宏伟壮观。洛桑旦增与扎西尼玛相识时,扎西尼玛已重病在身,同为土族的扎西尼玛对眼前的小艺僧格外看重,在病榻上给他讲解佛教绘画度量法。经高师指点和个人的勤奋努力,洛桑旦增在绘制壁画、制作堆绣和酥油花方面造诣颇高。在青海、甘肃的许多寺院里,都有洛桑旦增绘制的壁画、唐卡。1986年新建金刚十轮坛城时(由十世班禅大师的经师、塔尔寺第十三世嘉雅·洛桑丹贝坚赞发起),洛桑旦增与十几名艺僧历时两个多月,绘制了殿内外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弥勒佛菩萨、极乐金刚、本尊金刚、护法神、吉祥八宝等壁画,总面积400多平方米,十分壮观。

  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吐蕃后,已在雪域高原流布了近1400年,随着寺院的兴建,佛教壁画也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兴盛。塔尔寺的壁画数量庞大,且有多个种类。从制作手法和表现类型上看可分三种:一种是布幔画,先选好布料,然后在布料上刷胶、上石膏粉,将画绘制在经过处理的布幔上,再根据所放置墙壁面积大小镶以木框,装订在墙壁上,此类壁画被称为“间堂壁画”,在塔尔寺最多见,总共有170余幅;第二种是壁面画,即在经过处理的白色墙壁上直接描绘的壁画;第三种是在墙面上镶嵌木板,经刨光处理,用胶和石膏打底,再描绘画面。

  塔尔寺的壁画,不论是镶嵌在高大殿堂的墙壁,还是画在僧侣的佛堂,以及门、梁、柱、藻井上,都有着浓郁的藏族、印度和犍陀罗艺术风格,极富装饰性。其造型独特、技法精湛、用笔精细、施色艳丽,基调以红、黄、蓝三色为主,兼用绿色、白色、紫色,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通过冷、暖色表现人物性格,如姿态和善安详的形象采用暖色调,狰狞恐怖的形象用冷色调,壁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佛教善恶论观点,最为常见的有二十一度母、长寿三尊、十六尊者、宗喀巴师徒三尊及各种护法神佛像等。在庄严肃穆的大经堂、讲经院里,我们久久凝视着这些大型壁画,深为震撼。这一幅幅惩恶扬善、降妖除害、修得正果的画面故事把塔尔寺装点得金碧辉煌。

  塔尔寺的早期壁画使用的颜料是由矿物质和植物研磨而成,并配以金粉等贵重金属,用这些矿物颜料绘制的壁画虽经岁月磨洗和风雨侵蚀,依然历久弥新。弥勒佛殿内所绘的16尊者围绕佛陀释迦牟尼图、宗喀巴大师像、塔尔寺创建者仁钦宗哲像、塔尔寺第一任大法台俄赛嘉措像、吉祥天女像以及外墙上的人物及图案画,均是明代壁画,这些都是塔尔寺最早的壁画,年代虽久远,画面仍然异常清晰、明艳。

  惟妙惟肖酥油花

  与壁画的保存时间长久、不易褪色相比,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的酥油花,却是一种极易“消融”的艺术。游牧民族把从牛奶中提取出的油脂称作“酥油”,主要作为食物,同时也常常用作照明和供佛燃灯的燃料,用酥油捏塑的造型塑像被称为酥油花。塔尔寺的酥油花与壁画、堆绣一起被僧俗称为“艺术三绝”,是因为这三种佛教艺术无论从艺术风格到工艺水平,都超过了其发源地而居各寺之首。

  酥油花具有浓郁的藏族民间艺术特色,这种美妙绝伦的酥油捏塑造型艺术是塔尔寺一花独放的奇葩。时近夏令,酥油花馆内游人络绎不绝,置于有空调的大型玻璃橱窗里的酥油花熠熠生辉,吸引了游人惊叹的目光。而在从前,这种易于融化的艺术作品如同昙花一现,只在正月十五“绽放”短暂的一个夜晚。塔尔寺下设两个酥油花院,即上花院(杰宗曾扎)和下花院(贡茫曾扎),专门培养酥油花艺僧。

  塑造酥油花工艺复杂,要进行大量的选料、配制、做模等前期工作。曲吉昂秀所在的下花院共有14名僧人制作酥油花,如今他已是下花院技艺最为娴熟的艺僧之一。在宽大、明亮的二层小楼里,曲吉昂秀给我们讲述了他的艺僧道路和酥油花的故事。他1970年出生在湟中县共和乡却西村,9岁到塔尔寺为僧,14岁时跟随师傅学习制作酥油花、唐卡、堆绣,1992年,他远赴佛教发源地印度,拜著名佛画大师桑杰叶西为师学习唐卡度量经。他伸出食指说:在佛教造像度量法中,一个手指粗为1个度量单位,头的高度为12个度量单位不论雕塑、壁画、唐卡、堆绣,其比例、形象、姿态等形制,都要严格依据“度量经”的规范程式,而不能有个人的“发挥、创造”。曲吉昂秀历时三个寒暑在印度学习佛教绘画、造像艺术,回到塔尔寺后,他为新建的度母殿绘制了4幅《四大金刚》像,每幅6平方米。他还多次赴北京、吉林、内蒙古、甘肃等地绘制壁画、塑造佛像、彩绘寺庙建筑。据曲吉昂秀介绍,捏塑酥油花,必须要用从牧草枯黄后的牦牛奶中提取出的乳白酥油(只有此时的牦牛奶中才能分离出白酥油),把白酥油如擀面一样擀成一个个卷,然后按比例分别敷以不同的矿物颜料,在冰冷的水中搓揉成一个个颜色不同的膏团,这需要18种颜色。再往历年陈旧酥油中掺和细麦草灰,捣揉成黑酥油作为胎料,之后用薄木板、麦草、铁丝、木棍、麻等材料扎骨架,用黑酥油胎料在骨架上塑形,再经“掌尺”(领班艺僧)对姿态、尺寸、结构、比例进行修订后进行外观的塑造,经过共同商讨、精心构思,根据每个人的擅长分配任务,在零摄氏度以下的屋子里分头制作,天冷也不能生火,制作时还要不时把手浸于冰水,以防体温高融化酥油。最后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总图要求,用铁丝安装固定在木板上,件件悬空,保持一定的倾斜度,拼组成整体的故事画面后供朝佛观礼的僧俗群众欣赏。每年,塔尔寺上、下两个花院都会各自制作出不同主题的酥油花,展出前双方对捏塑的内容秘而不宣。元宵节晚上,上、下两个花院将各自的作品同时展出,花展后,由僧俗群众对上、下两院捏塑的酥油花进行评比。

  酥油花艺术形式多样,题材内容广泛,大都取材于佛经故事和历史传说,其中包括佛像人物、树木花草、鸟兽鱼虫、亭台楼阁等各种造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大型组合式连环故事《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文成公主进藏》、《西游记》、《六世班禅进京向乾隆皇帝贺寿》、《五世达赖与顺治皇帝》等,其造型及场景栩栩如生。如《文成公主进藏》一组油塑以唐朝长安城太和殿和拉萨大昭寺为背景,用“五难婚使”、“许婚赠礼”、“辞别长安”、“越日月山”、“柏海远迎”和“拉萨完婚”等故事,展示了一千二百年前文成公主进藏完婚的宏大历史场面。场景中的200多个人物,布局巧妙、个性鲜明、造型生动、各具情态。文成公主的婀娜端庄,唐太宗的帝王风度,松赞干布的大智大勇,禄东赞的聪明机智等都塑造得惟妙惟肖。其中的山水、草木、城池、楼亭、车辆、马匹、衣饰、旗帜等令人赏心悦目。

  酥油花最早起源于西藏拉萨,传说,当年宗喀巴大师在正月祈愿大法会前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无数珍宝,绚丽多姿,一些飞禽走兽可以用酥油塑造。醒后遂召集僧侣用酥油捏塑梦中所见,连同无数酥油灯盏供奉佛前。因此,酥油花只在正月十五晚上展出短短的一夜。从前,塔尔寺的酥油花在展出后的深夜要全部烧掉,以表示梦境的结束。据青海地方志记载,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些文人写下了许多赞美酥油花的诗篇,《西宁府志》记载了《塔尔寺酥油灯》一词:“月当空,耳边箫鼓叮咚。彩架间,安排灯架,年年花样不同。放光明,庄严灿烂,俏人物,楼阁玲珑。怪怪奇奇,形形色色,番僧巧妙夺天工。夜深后,油腻渐消融。这真是昙花一现,乐事将终。”《西宁府续志》云:“西宁府所属各寺院,每年元宵节,皆燃酥油花灯,其中灯最多而花样最奇者莫若塔尔寺。”

  曲吉昂秀说:塔尔寺现在能捏酥油花的艺僧不足40人,而过去,有100多人。一些酥油花老艺僧相继去世,年轻一代对酥油花的制作技艺还没有完全领悟,每年能够学习制作酥油花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所以,酥油花制作十分难学,堪称一门绝技。令人欣慰的是,塔尔寺酥油花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07期

标签:塔尔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