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古塔:天地间的文化符号
龙游鸡鸣塔 |
塔,来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汉语译作“浮图”、“浮屠”等名称,它本是印度的一种坟冢。佛教传入中国后,窣堵坡的形象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的中国式的塔,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地方志记载,衢州地区历史上有各种形式、构造、功能、材料的古塔共41座,现仍然保存有18座古塔。这些古塔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在三衢大地上,它们为我们研究衢州的历史、建筑工艺、雕刻艺术、佛教艺术、佛教葬礼、地震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古塔的宗教内涵淡化得了无痕迹,演变为一种以建筑实体为形式的历史文化载体。作为在时间的流逝中存在于空间的文化形式,三衢古塔至今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龙游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龙游湖镇。舍利塔始建年代无考,据宋代赵抃《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记载,该塔重修于宋仁宗年间。舍利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实心砖塔,通高27.31米。底座为须弥座,高1.6米。全塔比例适度、制作精致、造型优美、玲珑秀丽,在浙江现存宋塔中颇为少见,不失为研究江南北宋楼阁式砖塔重要的实物资料。庆历五年(1045年)赵抃游览舍利塔院,写了《新修舍利塔院记》;嘉祐戊戌年(1058年)再临塔院,写了《新建舍利塔铭》。铭中有云:“其庙有塔,是瞻是崇,完坚弗隳,永焉无穷”。
历代文人陆游、王守仁、徐霞客、范成大对舍利塔均有题咏。
舍利塔自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重修起,历经900余春秋。汉白玉佛像、铜佛、风铎等文物多次被盗,也重修多次,但塔体基本保存完好。此塔为衢州第一座“国保”级古塔。江山双塔
百祜塔,位于江山市城北5公里处的赵家缸铺底村,江山港东岸之百祜塔山麓,与凝秀塔隔江相对。据明徐霈《百祜塔碑记》记载,自有此县即有此塔,似吴越置江山县治当即创建。明隆庆元年(1567年)重修。此塔原名无考,明代重修时命名为百祜塔。又据塔壁题记,重修于清道光丙午(1846年)秋月。该塔和凝秀塔一样是镇锁江水以兴文运的风水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百祜塔全高约24米,塔壁厚约1.65米。塔顶之塔刹已毁。
凝秀塔,坐落在城北5公里上余镇双塔底村北端,与百祜塔隔河对峙,俗呼“双塔”。据清同治年间《江山县志》载,该塔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知县诸维垣倡建。清道光廿六年(1846年)知县李玉典重建。为六角九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全高约30米。1963年,因受狂风暴雨袭击,该塔塔顶的相轮、宝珠等被毁。龙游鸡鸣塔
鸡鸣塔位于龙游县鸡鸣山麓,“鸡鸣秋晓”为旧时龙游十二景之一。元代天文学家赵缘督曾在此建立“观星台”研究天象,开始了比伽利略早200多年的小孔成像研究。赵缘督著有《革象新书》,录于《四库全书》。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龙游鸡鸣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高约21.4米,壁厚1米。各层转角处都有砖砌倚柱,倚柱间有额枋。各倚柱柱头置砖制一斗三升斗拱,承托由四道菱角牙子叠涩而成的腰檐,翼角起翘。各层塔身收分较明显,顶上二层尤甚,形成卷杀。底层东北、东南、西北面辟有壸门,二层以上各层各面皆有壸门。鸡鸣塔塔刹等均已不存。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