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在的老挝僧人
如果用颜色来形容老挝,那么它就是绿色和红色的。
老挝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都适合植物生长。有人说,在老挝,筷子插到地上都能长成树。从飞机上看,老挝被树林覆盖,是绿色的。当我真正进入老挝时,四处飘动的红色袈裟又让我觉得,这座城市同炎热的天气一样,是红色的。
寺庙建在繁华地段
老挝人口500多万,僧人就有3万多。首都万象人口61万,僧人有近千名。可以说,在老挝随处都能看到出家人。老挝的僧人既不像印度、缅甸的苦行僧,背负着人世的苦恼和忏悔在烈日下诵经;也不像中国的僧人,用脱离凡俗的冷静面对一切。老挝僧人的脸上常带微笑,看上去随和好接近。
和中国寺庙不同,老挝的2000多座寺庙不是坐落在人烟稀少的山野,而是选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万象350多座寺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可以说,在老挝,有人的地方就有寺庙。
我下榻的湄公河宾馆后面就有一座寺庙,我房间的窗户正对着庙的后院。早晨,庙里的僧人有的锻炼身体,有的念书,有的坐在凉亭里看天。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僧人,凑在一起互相嬉闹。这场景让我觉得他们更像普通的邻居。
把僧人培养成知识分子
老挝的僧人是佛教徒心中的圣者。据说,每天天不亮,附近的女人就带着自家做的饭菜在寺庙外排队等候。庙门一开,里面的僧人排成一队,拿着钵、竹箩接受信徒的布施,然后,僧人们齐声诵经。此外,僧人还会在清晨上街化缘,他们排着队沿街行走,布施的人有的跪在路边等候他们到来。场面庄严静谧。
吃过早饭,寺里的僧人各司其职,打扫的打扫、诵经的诵经、学习的学习。老挝总理府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寺庙,我进去时,正赶上一群僧人在学英文。教室设在禅房的走廊上。当我举起照相机打算拍照时,走过来几个抬垃圾筐的僧人,他们用日语和我打招呼。我笑而不答。他们又用中文说:“你好,你从哪里来?”他们的发音很地道,我有点吃惊。看来,他们的外语课不止英文一种。老挝的僧人在寺庙里不仅学习经文,还学习数学、历史等。翻译告诉我,按照习俗,老挝男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家,并随时都能还俗。为了让孩子受教育,很多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进寺庙。难怪有人说,寺庙就是老挝的文化教育中心,它们把僧人培养成了“知识分子”。
僧人随时可外出
虽然寺庙给僧人安排了很多“功课”,但对他们的管理并不严,僧人可随时外出。到万象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两个戴墨镜、骑摩托车的出家人。翻译说,他们可能是外出诵经的。据说,老挝人遇到大事会请僧人到家里诵经。
寺庙里的僧人还可以接受寺外的世俗教育。我在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中央办的英语培训班里就见到了一个正在补习英文的年轻僧人。另外,老挝僧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路过万象的一家网吧时,我看到一个僧人正在靠窗的电脑前上网,他的红袈裟非常显眼。
老挝僧人不是传说中游离于尘世外的寂寞高人,而是入世的、热爱生活的智者。中国历史上的佛学大师六祖慧能曾说,佛法真理,不离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老挝僧人诠释的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