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孤身维护印度佛殿 白马寺里的“老外”挺可爱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8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孤身维护印度佛殿 白马寺里的“老外”挺可爱

“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有个印度男人,天天一个人埋着头,默默雕刻佛像,可感动人了。你们能不能来看看?”6日晨,白马寺工作人员王先生给洛阳日报“程奇工作室”打电话“报料”。

这个离家万里,孤身维修、守护佛殿的印度人,让我们感动之余,也很好奇。当天下午,我们便来到白马寺,拜访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外”。

  敬业:口袋装着5种刻刀,随时修补佛像

  黑黑的皮肤,憨厚的微笑;脸上纵横的皱纹,镌刻着他从业26年的骄傲资历;衬衣袖口、领口,都磨得起毛,裤子上残留着不同色彩的涂料痕迹;微显谢顶的头上,花白的头发在迎风飘动……他,就是印度建筑师迪帕•拉姆先生,来自印度斋浦尔市。

  2008年年初,拉姆先生和7位同事一起来到洛阳,在一片空地上,亲手建起了白马寺的标志性建筑——印度风格佛殿,这个建筑是“中印文化年”的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之一,是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问洛阳时,由印度政府捐资1千万元人民币,派技术人员赴华修建的。

  当年11月,佛殿竣工,7位同事都回国了,他一个人主动要求留下来,对佛殿内外的雕塑、浮雕,进行精益求精的修缮和维护。记者注意到,工作期间,拉姆先生的上衣口袋,始终放着一枝铅笔和5根不同型号的刻刀,手里始终掂着一把印度尖型铁锤和一个电动打磨机,他总是在佛殿内外“转圈圈”,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纰漏,马上蹲下来,一刀一刀地细细修补,然后用打磨机,一点一点地打磨。阳光下,他额头、鼻子上的汗珠,闪闪发光。

  3月的一天,拉姆在佛殿“转圈”,专注地远看、近看,一不留神,“噗嗵”一声,掉进旁边的水池内,浑身精湿。“没事,只当洗了个澡。

  在国内时,同行都知道我是个‘工作狂’!”拉姆说。“把每一尊佛像,都做到最好,是我的最大心愿。”拉姆先生笑着说。

  惊诧:“源自印度的佛教,居然在中国影响这么大!”

拉姆先生的右手手腕,戴着一串佛珠。他将佛珠在记者眼前晃了几晃,骄傲地说:“真没想到,源自我们印度的佛教,通过洛阳白马寺‘释源祖庭’,居然在中国影响这么大。作为印度人,这是最让我自豪的一件事情。”

在佛殿外一座女性浮雕前,拉姆先生伫立良久。他指着一位端庄、大方的女士形象,自豪地说:“这位,就是释迦牟尼的妈妈摩耶夫人,在印度,她比佛祖本人的名气还大。‘摩耶夫人’这个词,在方言里象征‘一个有福德的人’或‘一个有智慧的人’。”

拉姆先生坦言:作为印度教信徒,他对佛教了解不多。来中国后,亲眼目睹源自印度的佛教,在白马寺、少林寺这么受人欢迎,让他惊诧之余,很骄傲。

  新奇:印度跪拜礼,别具异域风情

  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拉姆都要来到白马寺两位印度祖师的像前,恭恭敬敬地行印度最隆重的跪拜礼,从两位前辈那里汲取精神力量。“文明的力量,真是伟大啊。”他感叹道。

  拉姆先生特意为我们现场演示了这种独特的印度跪拜礼,但见他双膝跪地,双手合十的姿势和中国佛教略有不同,两个大拇指并拢并高高翘起,之后,他虔诚地将额头、鼻子紧紧贴在地面上。

  拉姆解释说:印度人认为,额头、鼻子是人体的最高处,用这两个器官接触地面,就是“接触神的脚”,实现自身和神灵之间的沟通。

  相通:中印两国称呼父母的发音,居然完全一样

在洛阳工作、生活1年零3个月,拉姆和中国人接触较多,有不少别样的感受。

“不懂汉语,你怎么和中国工人沟通?”记者问。

“打手势啊。”拉姆笑着说,“他们听不懂我的话,我就打手势;同样,需要沟通时,他们也给我打手势。作为同行,我们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沟通。”

  中、印两国语言有很多类似之处,这是拉姆最大的发现。他总结说:印度称呼父母的发音,和汉语的“爸爸”、“妈妈”完全一样,汉语“姑娘”等词的发音,和印度也非常相像。

  “作为东方的两大文明古国,我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拉姆说。 尽管如此,很多正规的沟通、交流,拉姆仍要依靠翻译。印度施工方在洛阳找了两个翻译,一个姓李,一个姓刘,拉姆需要的时候,就打电话让他们过来帮忙。遇到急事,他会将电话打给翻译,通过手机“翻译”,实现和中方人士的沟通。工程最忙的时候,他一天,就打了20多个电话求助。

  最爱:洛阳老式布鞋穿舒服,寺院斋饭味道奇特

  拉姆的脚上,赫然穿着一双老式的洛阳布鞋。“来中国这么长时间,我最喜欢的就是洛阳布鞋。”拉姆得意地向记者“炫耀”,“干了26年建筑师,我发现洛阳布鞋最适合施工者穿。”

  这双布鞋,拉姆花了11元人民币在白马寺大门口一个商店内买的,这也是他在中国“最得意”的购物行动,已经连续穿了3个多月了。 “洛阳布鞋价格便宜,穿在脚上既柔软、又舒适,就像没穿鞋子一样。回国前,我会买很多很多的洛阳布鞋,作为礼物送给亲戚和朋友,他们一定会非常喜欢。”

  在洛阳期间,拉姆长期在寺院居住,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寺院的斋饭。他指着翠绿的柏树树叶,笑着说:“我每天吃的,都是这些‘绿色食品’,很漂亮,只是味道有点怪。甜的、酸的我还勉强能吃,辣的我实在吃不下去。”天天吃斋,会不会感到不习惯?拉姆说,不会。一来,他们整个家族,几百年来一直吃素食,不但不吃任何肉,连鸡蛋都不吃,所以对斋饭并不反感;二来,寺院专门派了一个厨师给他做饭,根据他的口味,不断变化饭菜,时间长了,他也适应了。

  思乡:想念家人,每天为父母祷告

每天上午8时至11时,下午13时至18时,是拉姆的上班时间,天天拿着刻刀在佛殿内外忙活;下班后,他不喝酒、不上网,一般不外出吃饭、娱乐。

工作之余,拉姆唯一的娱乐,就是看他从印度带来的DVD电影光碟,只有十几张碟,他翻来覆去的看。由于看的遍数太多,五张光碟已经损坏,放不出图像了。

除了看光碟,拉姆习惯呆呆地坐在房间内,默默想念父母和妻儿,回忆和亲人在一起的甜蜜日子。他说,每天23时,他都会虔诚地做祷告,祈祷父母平平安安,妻子能把家务操持好,孩子们健健康康,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

  致敬:白马寺僧人为拉姆塑像

采访期间,记者偶然得知:白马寺僧人释义德,根据拉姆的模样,给他塑了一个泥塑,外形呈金黄色,无论是外形和神情,都惟妙惟肖。

释义德说:人家一个外国人,离开父母家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工作勤恳、踏实,一丝不苟,待人又非常淳朴、和气,这种国际主义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我花了好几天时间给他做了泥塑,表达我的敬意。

得知白马寺僧人给自己塑像,拉姆非常激动,他连连摆手,非常感谢洛阳方面的好意,却不敢收这个雕塑,因为这个雕塑太漂亮、太珍贵了。

“独自一人,长期留在洛阳,是我自愿的。雕刻这些神圣的佛像,我心中充满自豪感和神圣感,因为我的工作,对印中友好有益。雕刻这些佛像,和我雕刻印度教佛像一样虔诚、真诚,比伺候父母更用心。”拉姆郑重地说,“文明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能够持久地打动人心。即使我将来回到印度,我也希望洛阳的朋友,能够善待印度佛殿、保护好这些佛像,因为这个珍贵的佛殿,是印度、中国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标签:白马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