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公务员工作时间能否扫大街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9年05月31日 08:15:49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徐栩 王菲

5月20日,在安徽蚌埠,数千机关干部冒雨集体扫街成为市区一景,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事实上,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机关干部类似的“集体卫生行动”并不少见。开展此类活动的初衷是政府带头,营造全民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其出发点自是无可厚非。

2004年10月26日,为了让城市告别“脏、乱、差”,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项措施,全县各个机关干部职工都要上街清扫卫生,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主要领导带头每天早上上街扫地。图为确山县的一名机关干部正在扫街。 (图片来源:《郑州晚报》)

镜头:四千机关干部集体冒雨扫街

5月20日当天,蚌埠市委党校的大部分干部冒雨来到大街上,挂着写有“文明大行动,环境大整治”字样的胸牌,一手打伞、一手清扫。

据媒体报道,整个扫街行动是由蚌埠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按照蚌埠市文明办和市城管办的通知要求所组织的,之前就此召开过动员大会。

蚌埠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市直机关组织4000名机关干部,分别于5月20日和27日上午8:30至11:30,参与淮河路与胜利路环境整治工作,每次每条路安排1000人。一场声势浩大的机关干部集体扫街活动随之拉开序幕。

近来年,各地类似的机关干部集体扫街行动并不鲜见:

2008年5月5日,成都市成华区领导率领500多名机关干部,挥舞着扫帚、铁铲等工具,顶着烈日清扫街道,当了一回“环卫工人”。

2008年10月,兰州市城关区规定,在一周时间里,该区全体机关干部每天必须抽出一个半小时上街打扫卫生,之后每周进行一次清扫活动。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公务员扫大街成街头“另类”风景。2007年初,信阳市自上而下开展以创建文明、卫生、生态、园林、旅游、“双拥”城市为目标的“六城联创”活动。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公务员上街打扫卫生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2009年2月7日,山东济南槐荫区主要领导带领1000余名干部在辖区4公里长的路旁捡拾垃圾、清理城市“牛皮癣”。此后每周六,区直机关和全区14个街道、乡镇工作人员都要上街义务劳动,并将作为一项长期保持的常态制度来执行。 

体现“公仆”意识的机关“集体行动”的确也赢来了不少的叫好声,然而三三两两的掌声背后,反对声与质疑声也振聋发聩:机关工作人员集体放弃手头工作开展这种扫街活动是否得不偿失?是否有作秀之嫌?

争议:以身作责还是职能错位?

蚌埠市文明办副主任贾清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蚌埠市去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但一段时间来,蚌埠市的城市环境有反复的势头,文明办多次暗访也发现很多问题。目前,蚌埠市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举办此次活动,就是希望通过机关干部的积极行动和带头作用,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形成一个“文明大行动,环境大整治”的好氛围,同时也通过此次行动对广大干部自身进行教育,让他们体验一下环卫工人的生活,为改善城市环境出点力。

然而,这场机关组织的千人扫街大行动,由于行动者的特殊角色,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网络舆论的特别关注。

一些网友对于政府机关“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网友“MM”认为,小事不做、大事不成,连小事都整治不了,何以谋全局之发展?网友“骆驼”说:市民需要“勤务兵”,这样自觉积极的参与,至少精神可嘉。

但是,很多网友对政府此等“编外动作”不以为然。机关干部也好,环卫工人也好,他们的职责都是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机关干部不该越俎代庖去扫街。公务员今日扫街、明日清“牛皮癣”,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存在“作秀”和“错位”的嫌疑。

有评论认为,城市环境需要整治,但要找准根源、对症下药。用搞运动式的干部突击扫街方法,实际就是“作秀”,而且“头痛医脚”,难以收到实际效果。领导争创文明城市决心可嘉,希望拿出真正有效的环境整治方案,科学执政,而不是夸张“作秀”,费力不讨好。

市民李先生说,政府机关积极参与城市卫生文明创建,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也应合理安排好活动计划,注意行动的实效性,避免活动走过场搞形式。他认为,与高调开展扫大街活动相比,政府机关如果能够改进工作作风,使普通老百姓感受到在机关办事的顺畅与高效,无疑更能得到民间舆论的支持与认可。

反思:民意剑指何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机关干部集体扫大街的做法,除了营造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氛围,确实也有教育机关干部转变作风的良苦用心。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一个上午的疾风暴雨式的集体动员是否果真能内化为公务员内心的行动追求,是否能悄然带来整个城市文明风气的潜移默化?民意对于活动意义的一再追问,使得这场原本简单的机关集体行动变得不堪重负。

看起来,一场动机单纯的活动遭到民意的质疑与反对似乎有些令人难以接受,貌似苛责的民意到底指向何方?

跳开事件本身来看,质疑的舆论并非空穴来风。从公款吃喝到以考察为名出国旅游,从天价招待费到公款享受健身,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负面新闻凸显我们的机关公职人员队伍作风建设亟需加强。因此,与其说网络民意过于求全责备,不如反思网民的质疑之声源自于对地方政府公仆作风的信任危机,源自对于机关形式主义作风的深恶痛绝。

创建卫生文明城市旨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一个城市的文明进程,需要社会群体的努力,更需要地方政府机关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良的作风和高效的服务推进城市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在一个正常和谐运转的社会链条中,每个人的社会角色分工不同,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担当的不同,社会角色的混乱将会导致社会正常秩序的失衡。做为政府公务员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就应该履行好政府部门的职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好人民公仆。放弃自身的职责去扫大街,这样的做法显然得不偿失。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网上民意反映出公众对于政府服务作风与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于一个成熟的政府来说,面对众说纷纭的民间舆论,“不为浮云遮望眼”,如何正确对待民意监督,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科学履行政府职责,践行求真务实,才是公仆意识的本位回归,才能顺应民意温暖民心。

来源:新华网

然而,类似新闻频出,在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审美疲劳“。按理说,公务员能够放下“架子”,主动走出机关大院,参与城市的环境整治应该赢得一片叫好声。遗憾的是,由于行动者的特殊身份,舆论关注点超越了活动本身,焦点聚集于公务员利用工作时间集体走上街头打扫卫生,这一行为是率先垂范,还是形式主义、角色“跑偏”?

来自民间的舆论之声普遍认为,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百姓生活才是公务员应尽之责,与之相比,干部集体扫街行动显得意义苍白,甚至有“作秀”之嫌。

民意的热烈追问从某个侧面凸显出公众对地方政府务实作风的信任危机。透过这场民意讨论,真正值得相关部门深思的是,政府机关应该如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现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从而在百姓心中树立服务型政府的务实形象?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