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护僧随感
周日,一行三十余位师兄,又一次来到终南山沣裕口内黎元坪的山脚下。今天,志愿者们专程为山上的西观音寺送牌匾和被褥等用品,顺便领略终南修道的密境。
牌匾是3月份帮寺里背砖时,师兄们捐款刻的,被褥是为此次进山专门募集的。牌匾太重,只好请了两个民工往上背。被褥,联络处早在前一天,打包成一卷一卷的,捆上绳子,可背可提,每个人只要拿一卷就成。还有一些小件的床单等,让背登山包的师兄们分装了。
在山下,简单的任务分配之后,师兄们各自拿着自己的那份上山了。原本这条路上布满了碎沙石,人走在上面脚下总打滑,非常难走,而且山路陡峭坡度较大,稍不留神就会摔跤。可是昨天下了一场雨,今天山里,不但空气格外清新,路也变得湿漉漉的,比平时好走。真是佛菩萨加持。
这里溪流蜿蜒,山道崎岖。师兄们,有的怀里抱着被子,有的肩上扛着,还有的背上背着。最小的,只有六、七岁,最大的已经六十多岁了。一路上,欢声笑语。明晓师兄不时提醒大家,时间还早,不必赶得太急,千万别忘了欣赏雨后终南美景。
胥师兄赶到半山腰时,告诉大家,注意看着路边的树根下,有灵芝。前些天,还给师傅采到几只。大家一听可来劲了,不时有人拿手杖去拨路边茅草。虽然灵芝没找到,可找到了不少蘑菇,还有木耳。一路之上,增添了不少乐趣。随着山势不断抬高,山间美景尽收眼底。
翻过山顶,转身往下是一条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周遭层层绿叶掩映,阳光几乎照不到地面,浓重的湿气,阴冷的触摸着肌肤,让人不觉有阵阵寒意,放眼望去,满眼苍翠,只有层层叠叠的枝干,哪里有什么人烟。山风过处,林涛阵阵,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忽然,“啊”的一声尖叫,吓得人一激灵,忙抬头看去,只见红珊瑚连蹦带跳地跑开了。原来是路中央有一只奇怪的虫,大约有小指头那么粗,一扎来长,有点像蚯蚓,是那种蠕动着前行的,但是通体好像有一层硬壳,又与蚯蚓有别,通体呈橙红色,带着一圈一圈的横纹,头是黑色的。大家挨个过来时看了看,好像发现了新物种一样兴奋。其实,终南山物种极为丰富,又岂能是我等能略窥一癍的。说起终南山之灵,绵延数百里群山,叠峰邃谷,博大深远,山青水秀,幽静爽馨,有师兄不禁讲起了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许许多多的隐士,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愿抛弃世俗的一切享乐,却置身于寂寥的荒山茅棚,与野兽为伍,修道者们过着最简单的生活,自己种土豆,蔬菜,吃松针和花粉,遵循严格的戒律,磨练身心,令我们一个个神往之极。
又走了些许时间,远处传来人们说话的声音------西观音寺快到了。小径两边的杂草已变成片片菜园,有红薯,土豆,南瓜等等,郁郁葱葱,惹人喜爱。一大早已先上山来的义道师,站在院子里迎接我们。小院大约有30米宽 50米长,中间的正殿是佛堂,左侧是新盖的两间屋子,右侧是老和尚的茅棚。在义道师的指引下,师兄们将被褥全部放到了新屋里。师傅让大家沿着佛堂和老茅棚中间的小道往后山去。在那里已准备了凉茶款待大家。转过屋后,眼前豁然开朗起来,路边种满了蔬菜瓜果,有向日葵,西红柿,花生,。。。。。。种类繁多,大家边走边辨认,真是美不胜收。小路的尽头是一字排开五间房子,屋前的空地上早已摆了一张大长条桌,上面一杯杯的放满了凉茶。
师兄们陆陆续续的上来了,三五成群的座了一院子。喝着凉茶,吹着山风,极目远眺,不禁感慨万千,在世俗人看来,修道者们或许承担着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所需的仅仅是一些泥土,一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还有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然而,他们却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修持。有人不禁吟起了归宗志芝禅师的一首偈子:“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经常有人自比闲云野鹤,自以为就是最高境界,他哪里会想到,此间修行人内心的清净自在,才是世上最高的自由呢。
大殿前,怀喜师和几位男师兄,爬上爬下的忙着挂牌匾,钉钉子。一会偏左了,一会偏右了,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挂好了牌匾,又帮着师父在佛堂前砌了三级台基。之后,男师兄们三三两两将大殿里的家具逐渐搬到新屋里,还有一些师兄帮忙把院里的杂物搬走,分类堆放,还有的师兄在为小院砌院墙,还有的师兄在帮忙平地,。。。。。小院里一派繁忙景象。
一点了,师父招呼上去吃饭,所有的菜都是怀喜师亲自种的,纯天然的环保蔬菜。当大家在小院忙活的时候,贾师兄和红珊瑚等师兄一直在厨房做饭,三十几个人的伙食可不是随便说说就做得出来的,他们可是今天最辛苦的大菩萨。
山中的饭菜别有一番清香,可口怡人。大家都吃得比平时要多。怀喜师亲自端着菜盆“行堂”,为大家添菜。弄得师兄们颇不好意思,大大地发心,努力地吃菜。做饭的贾师兄一直忙到所有人基本吃完了,才将没有完全煮熟的面又回锅煮了煮,随便就着剩菜吃了一碗。
饭后,坐在屋前的地上,眺望远山,想起观音禅寺住持悟宣法师曾说:“终南山的吸引力在于它有‘道’。虽然道在一切处,但终南山的道容易被领悟、被感受、被吸收。终南山有一种‘气场’,能直通人心。”是啊,天下修道,终南为冠。
<佛遗教经>中云: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馈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佛陀教导弟子要“乐寂静处”,也就是要远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回归到一种自然,恬静,淡然与和谐的生活中去。这种苦行的生活赋予了生命非凡的意义。
东林寺有一首诗“红尘路更长,青山闲不了,试问往来人,谁识山中好?”,也许,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地方,佛寺与都市也一样。居何处更好呢?只看你是放下了还是没放下,你心中是青山还是红尘罢了。有一次,问法师“你觉得住在寺庙里好不好?”师答:“放下的住在庙里好,没放下的住在庙里不好。”
也许对于城市中的我们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严守戒律,洁净思想,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时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其实佛教中最讲万事随缘。《佛泽》一书中说,随缘的人生态度,它是修行人所必需的,非但不消极,反而是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随缘,就是说,当各种条件具备时,积极争取已达成目的那是随缘,如众缘聚合时而本人不努力去做事那就不叫随缘。随缘就是要顺势而为,顺随的是客观条件和时机,是一种积极而明智的人生态度。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普度众生。这种淡定与明智,能使人减少生命历程中的诸多烦恼,化解不必要的世俗仇怨,从容而坦然地对待生命中的荣辱、得失、祸福、生死,给人生与心灵带来宁静、平衡与满足之乐,这便是随缘的人生。
该下山了,望着远处的山峦和隐没于岚气中的西观音寺,告别了师父,踏上归途。澄澈的阳光透过树荫洒在山间小径上,伴随着树上不知名鸟儿的鸣叫,给我们的归程增添了许多欢乐。
回家了,回到红尘还是净土,哪里才是真正的家?
东林慈善陕西联络处地址:西安市朱雀大街南延伸段甲--2号
陕西联络处电话:029---82373526
东林慈善陕西4群:101753809
东林慈善陕西联络处博客:http://donglincishan.blog.sohu.com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