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举办“国际慈善与人道关怀论坛”(图)
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发表讲话
与会专家畅所欲言
与会人员认真查看资料
为鼓舞优秀人才积极投入国际性救援组织,协助赈灾行动,法鼓山于2010年9月25日至26日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举办首届“国际慈善与人道关怀论坛”,共有2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参加论坛,分享实践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期望能提升救援人员事前策划及执行应变时的整体能力。
在探讨灾害防治及管理之前,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首先发表讲话,他指出气候异常,已是大众普遍感受最深的议题,并从“心灵环保”的角度,强调人类必须正视天灾不断的警讯,改变价值观及生活习惯,若不能少欲知足,感恩大地给予的恩泽,侈谈防洪、减灾都是难以成功的;而所谓价值观的改变,就是把一己自私的立场,转换成为尽心尽力奉献他人,或者是布施他人的观念,以奉献、布施来取代掠夺、争取。
同时,果东法师表示,在台湾南北相继豪雨成灾,令大家同感伤恸之际,法鼓山以慈善与关怀为题举行论坛,寄望唤起大众关切气候灾难、重视生命可贵,并呼吁社会各界,发挥观音菩萨“闻声救苦”的大悲心,汇聚起小小的善心愿力,使人与环境的关系和谐;期盼藉此论坛,也能凝聚学者专家的知识力量,协助从事灾后救援的民间团体,加强对于减灾、赈灾管理的认识,深化往后开展人道援助时的广度与深度。
面对听众请教都市洪灾的解决之道,台大柳中明教授介绍了目前扩张排水系统、设置大楼蓄水库的新观点;而于幼华教授则引1998年圣严法师为《人与环境》作序时指出的“社会共生”、“危机因应”等课题,认为工业革命后,人类心灵遭受污染,造成环境卫生问题转移成为环境破坏问题,于教授因而赞同现今回归自然的“仿生科学”,建议摆脱人类自我中心,以谦虚的生活态度来对待地球。
面对气候变迁、粮食短缺、灾害强度增加等挑战,担任亚洲减灾及回应网络协调人的印度籍米希尔(Mr. Mihir Joshi),以及日籍顾问贵子泉女士(Ms. Takako Izumi),由分析当前亚太区域的救援问题开始,主张须先加强各地区伙伴关系,再以社区、部落作为访察和教育的对象,交流其受灾经验及应变能力,并赋予灾害用词明确定义,让防灾、急救和重建期间,均能减少资源损耗,完成事半功倍的管理模式。
经过“气候变迁与自然灾害”、“灾害预防及管理”两项课题讨论后,论坛于26日针对“救援实务”、“灾后心理重建”进行研讨,除投入5.12汶川地震医疗援助、心灵关怀的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师及义工们进行个案分享外,包括搜救总队总队长吕正宗、红十字总会副秘书长谢绍隆、香港灾后心理辅导协会总干事杜永政等专业人士,均发表了专题演说,当天下午还安排了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去颤器等急救方式示范。(文:张曜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