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文化内涵的“申遗”不要也罢
原标题:“申遗”成“生意”是资本曲解文化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4月10日《云南信息报》)
兴教寺建寺以来一千多年,确实有兴兴衰衰的过程,但是一直香火不断,代有住僧、法事一脉相承。兴教寺也遭到过破坏,但是修缮不止,玄奘灵骨塔从没有开过。1961年,兴教寺就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 然而,现在兴教寺为何面临被拆除的危险?答案很简单,只因是曲江模式惹的祸:在“文化+旅游+城市”的曲江模式面前,老旧的寺院所代表的文化怀旧显然与发展格格不入。
众所周知,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实力”来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但是它的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文化和历史固然使房产市场升温,但随着寺庙度假经济的做实,兴教寺必将成为大众消费设施而非文化对象,寺院文化却恐怕会渐失其光晕。
开发寺庙是为旅游经济服务,然而,旅游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化相伴相生,旅游活动在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当旅游者将外来文化携带并传播到目的地时,必将对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造成一定冲击,从而影响到它的生活形态。开发寺庙的本质却是商业风暴,风暴过后留下的只是一堆建筑垃圾,会破坏兴教寺文化的多样性、厚重感。要不了多久,玄奘骨塔见证将不再是历史,而是当代城市化的一场重建与摧毁。由此,那看似乐观的前景通向的道路似乎仍是一片泥沼。
每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主题,都应以最恰切的方式进行开发与传播,任何在建的文化项目,都应具备深厚的精神文化价值,而不是沦落为盲目扩张基础之上的空无内涵的符号。 联合申遗名单上虽然只有兴教寺塔,但是修学和生活是一体化,兴教寺拆除这么多的建筑,僧团失去食宿的基本保障,等于是破坏了僧团,破坏了正常的宗教活动。玄奘塔失去僧人和信众的守护,仅仅作为一个景点,必丧失其文化内涵。
被资本重新讲述的“文化”将会替代它之前可以被想象并真正引以为豪的样子,更为可怕的是,成为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唯一表述,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度假村中看着立体电影缅怀历史文化,而忘记了它原来的模样,无疑这是一种悲哀和失职。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