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如诚法师:最崇拜的三位善知识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来源:   作者:如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崇拜的人,我也不例外。不懂佛法时,崇拜科学家。因为他们探索实践真理,不贪名利,不畏强权。后来,崇拜玄奘大师,因为他传奇的故事,誓死不东归的精神。接触佛学书籍后,崇拜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何等的悲心愿量!因为崇拜弘一大师而出家。他严谨朴素的苦行生活,深深折伏了我。

  我们要感恩太多太多,感恩三宝,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而我们特别要感恩的,就是每个人法身慧命上的善知识。他们如同源源不断的源泉,滋养着我们时常干涸生病的心。只要看到他们的相貌,听到他们的声音,阅读他们的文字,就如同充电一般,立刻精神抖擞起来。每个人的因缘根机不同,所以利益你的善知识也会有些不同。

  善知识,广义地说,一切人都可以称为我们的善知识。如同印祖所说: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简单地说,善知识,就是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修行善法的人。我所崇拜的这三位善知识,其实都是佛菩萨再来。善知识,这个称谓似乎太普通了,不够份量。但是想到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又觉得善知识这个称谓,实在太好了。

  第一位,是第十七世噶玛巴尊者。2005年,第一次看到法王讲经的碟片,第一遍,没什么感觉。第二遍,第三遍,突然明白了里面所讲的道理,心中的清凉与法喜,前所未有。后来看到法座上的法王,谆谆悲心地教诲,周围环绕而坐的四众弟子,我恍惚穿越时空,回到了二千年前的天竺,佛陀与弟子们说法的法会。我无数次诵经,却只是书本上的:“一时,佛在舍卫国-------。”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能够真正见到佛陀,那将是怎样的情形。看过许多高僧大德的讲经,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一次次,听法王的开示,一次次,宛如看到佛陀再现。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圣者与普通人的特性,一起在法王的身上展现着,没有任何矛盾。对藏传佛教,我并不了解。而对圣者的感知,我相信,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第二位,是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老人的慈悲与刚直,善巧与中正,务实与睿智,在《文钞》中,可以明白见到。一百五十多万字啊,多么惊人的海量。现在都习惯了打字,不知道这么多文字意味着什么。前些天停电,我试着手写,一个小时后,已经是手酸胳膊疼,不想再写了。何况,那个时候,用得都是毛笔。有时候,练半小时的毛笔字,已经觉得很累,不能天天坚持。何况一位视力模糊的老人,要用手、眼二个镜子才能写字啊!如果不是大慈悲,大愿力的菩萨,如何能做到?看老人的《文钞》,我找到自己的根,那是中华圣贤教育与大乘佛法的融合。大师说,有真儒,才有真正的学佛人。这个道理,我现在才懂了。为什么学佛不得力,因为没有做好一个人的基础。太虚大师也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都是祖师们看清了众生的毛病,而苦口婆心的教导。我真是愚痴啊!要过多少年,才能明白圣人的教诲?而又要经过多少年,才能真正认清自己,去除习气毛病?佛菩萨时刻在等着我们,而习惯了流浪的我们,何时才肯回家呢?

  第三位,是道证法师。十几年前,就看过她的《毛毛虫变蝴蝶》等书。以前,只是觉得很好而已。后来,看她的书,几乎都是泪流满面。法师将阿弥陀佛的彻底悲心,展现在我们面前。众生如何能够不流泪,如何能够不痛哭?每次心绪繁乱时,都会打开她的书,如一股清流,洗去热恼。每每想到自己的无知业障,佛菩萨的悲心救度,总是情不自禁流泪。还是放不下这个娑婆世界吗?还是不肯回极乐老家吗?愚痴的我啊,要经过多少苦痛,才能真正明白佛的心!

  印祖一再说,净土法门是难信法门。这个信,不是简单的相信。而是全身心靠倒的相信。这真的不容易。

  我们都习惯说自己业障重,却不肯将这个重重的业障,交给阿弥陀佛为我承担,宁肯自己背着,即使相信,习惯的力量还是战胜了这个微弱的信心。当自己切身利益被侵损的时候,还会放下一心念佛吗?太多太多的牵挂,太多太多的计较,太多太多的放不下,这能称为真正的相信阿弥陀佛吗?只是因为这个法门太特别,有这么一位大慈大悲的佛陀,他愿意替我们承担一切,只要我们交给他,可是我们还是相信自己,而不是相信阿弥陀佛。不要再轮回了吧!不要再流浪了吧!相信阿弥陀佛吧!佛陀的慈悲愿力,能解决我们一切的问题。

  最后,末学这样一个卑陋障重的人,祝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在佛菩萨的庇佑下,在同参道友的勉励中,往生极乐净土!

  庚寅年九月十四于净意居
 

来源:如诚法师觉之路博客 http://club.fjdh.com/html/04/32704-206313.html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