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体验宗教生活 中山大学80名大学生集体“出家”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3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织学生入寺院体验宗教生活


  “原来和尚也发短信、上网”,中山大学日语系女生阎姝今年“十一”假期体验了5天“出家”生活后,颠覆了“长期生活在寺庙里的和尚应该远离社会”的看法,“他们的生活其实与我们很近”。

  打坐、诵经、吃斋、普茶、听佛学讲座、参加传灯法会……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80位中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参加了为期五天的韶关南雄大雄禅寺禅修清净行生活营。在学生和老师看来,这是有点另类的度假休闲方式,但其实也是大学课堂的延伸,更是一种心灵的调节。

  “出家”的学生们大多选修了中大外语学院副院长肖平主持的“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肖平教授介绍,这门公选课去年始创,迄今已举办四期生活营活动,前三期分别是:去年寒假在南雄莲开净寺,今年“五一”在江西、湖北的寺院,今年暑假在罗浮山道观。活动都以“放慢脚步、善待心灵”为主题。

  肖平说,这门公选课得到了美国岭南基金会博雅教育项目的支持,参与此次南雄大雄禅寺体验的营员,只要支付150元的费用。肖平说,开设这门公选课,并不是为了宣扬宗教,而是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而更深层次的是,让学生们通过体验宗教生活来学会调节心灵,“因为现在大学生的压力太大了。”

  记者采访参加历次禅修生活营活动的部分大学生们,通过他们的讲述及记录,还原大学生们的这番特别经历。

  [最不适]

  用餐不准说话、不许剩饭


  当几天“出家人”,大学生们最难以习惯,倒不是饭菜没肉没油,而是“用餐不得剩饭”这条戒律——佛学中说“自己的孽,需要自己去消”。

  同学们说,进寺院饭堂要排队,先是师父,再是男众,最后是女众。进去后,中间是住持的位置,两边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长桌长凳,男众坐右边,女众坐左边。

  早斋一般是稀饭、馒头、咸菜,中晚饭则有白饭、馒头、豆腐皮、青菜等等,吃饭之前要先唱一段经文。用斋前,每个人面前都有两个空碗。一个行堂者端着饭菜,从就餐者前面走过。就餐者如果想要那个饭菜,就将碗往外推,并用筷子在碗中比画深度。整个过程不许讲话,只能用眼神和动作来交流。

  法学院张瀚形容自己第一次体验过堂吃饭的情形是“狼狈”:过堂的木桶“走”得飞快,有时想吃那个菜,没有反应过来,菜就飞走了。后来,他总结经验首要一条是“吃着碗里的,想着桶里的”。

  此行去大雄寺,第一顿用斋很多女生犯规,碗里留剩饭,戒律僧等到学生们离开饭堂时才发现。到第二次用斋前,管戒律的师父特地严肃声明:“寺庙的饭菜都是施主施舍的,我们一定不能浪费。”老师父一番训导后,学生们规矩多了,外语系的方凌说,“见到不喜欢的菜,不敢要;要来的饭菜,无论如何都扒下去;实在吃不下,就趁着戒律僧不注意,把饭菜分给周围的同学。”

  [最痛苦]

  凌晨三点起床做早课


  早上六七点读英语,在大学校园不乏其人。不过,凌晨三四点起床做早课诵经,有同学总结道:比军训站得还久。站了一个多小时,巴不得早点进入“转圈”仪式,活动活动筋骨。

  僧人凌晨三点多起来早课,睡意正浓的学生们也不得赖床,大家此时进佛堂的脚步犹如在“飘”。长时间打坐,脚酸背痛不说,“瞌睡虫”是最大的敌人。传播设计系的古雅卉说,虽然大家全部准时起床早课,但是很少有人能清醒地做完,盘腿坐在垫子上“打坐”,先听师父诵经,然后闭上眼睛吸气呼气,但一闭上眼睛,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早课诵经之后,学生们可以自愿选择出坡(即劳动)。数计院的陈健来参加过3次禅修生活营活动,每天早上七八点钟,这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自愿打扫寺院一个小时,“我们用小竹子扎成的大扫把,有将近一米半高,扫地时弯着腰,尽量将扫把放平,扫起来才快。”

  陈健来观察到,来自城市的同学基本不会用这种扫把,都是站直身体,扫把竖着,根本扫不了东西,差不多一半的同学姿势错误。

  [最惊奇]

  僧人也上网、发短信


  “佛家世界只有晨钟暮鼓、青灯独照,寺外潇潇冷雨、寺内唱念连连”——这是大多数学生体验前,对僧人生活的想象。

  外语系的姜福滨此行在大雄禅寺见到一位知客僧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他的第一反应是:这跟周围的清修环境格格不入,很不可思议。他向师父请教。师父解释说,虽然出家清修,但是佛法还是要弘扬的,我们不可能出去到处去跟人家讲,所以借助了互联网。

  今年“五一”参加禅修的同学对四祖寺的明奘法师印象深刻,明奘法师是中大85届气象学的学生。现在他还在网上开设论坛,专门弘扬佛法,解疑答惑。同学们说明奘法师常说,“出家当和尚并不是山顶洞人,还是得跟上时代”。

  [最有趣]

  与高僧“斗机锋”


  每次禅修,都有法师为学生做佛法讲座。“原来我看高僧,觉得他们披着一层神秘色彩,普通人很难融入他们的生活,经法师一讲,大家的距离接近了。”聆听大雄寺印澈法师的讲座后,姜福滨对佛教有了新认识:学佛学和上大学一样,不过我们学习的很多是技术,他们学习的是智慧。

  陈健来说,和寺院高僧交流后,有如沐春风之感,“真正有修行的和尚都博学善辩,与平时在大街上遇到化缘的和尚完全不一样。”陈健来每次参加禅修活动,都会与高僧们“斗机锋”(佛学哲学上的辩论)。尽管是辩论,但高僧们说话从不偏激,常常是柔和而有说服力。

  “无我茶会”是最让学生津津乐道的一项活动:每个人自备茶具围成一圈,每人各泡四杯茶,三杯奉给左边的茶侣,一杯留给自己,三泡后可随意选择其他茶侣,互相行礼奉茶。

  因为茶会形式有趣,大家乐此不疲,到处寻找目标奉茶。小小一杯茶,多喝几次让人频频想上厕所,以至于后来茶会时,同学们看到熟人就躲。一位女生说,正因为如此,“无我茶会”被大家戏称为“不要奉茶给我的茶会”。

  对话

  “举办无我茶会学习消除自我”


  指导老师肖平称体验中已尽量淡化纯宗教内容

  记:您是外语学院的副院长,为何开设这门关于宗教的公选课?

  肖:开设宗教这门课,是为了推广博雅教育,从人文的层面上提升学生的心灵和思想。

  记:为什么您除了讲课外,还要带学生们亲自去体验宗教生活?

  肖:就像我们研究汽车,不能整天研究画图,要到工厂里面去看看汽车是怎么开的,请工程师讲讲制造流程是怎么样的。道理是一样的。宗教是比较敏感的内容,在体验过程中,我们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我们不指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门宗教,通过参观、体验,主要是想让学生们了解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体验,既不是作为宗教信徒式的,也区别于一般的游客和香客。

  记:您组织的历次禅修清净行活动,是否得到了宗教机构的支持?

  肖:是的。我们会事先与宗教机构协商,要求把纯宗教的内容淡化,不允许对学生做宗教宣传,学生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体验。但寺院里的规矩,我们会要求学生尽量遵守。毕竟我们是去坐客,要尊重主人家。比如这次禅修,发现有营员偷跑出去吃香肠,这种行为,我们就会马上批评制止。

  记:参与禅修的学生对宗教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外,我听到学生们还有许多感悟,说得最多的是,在那种环境下,心灵清静、平和了许多。

  肖:组织这样的活动,也是希望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有所反思。现在很多大学生会为奖学金等外在的事物,争个不休。社会上总是在提倡自我,像举行无我茶会,就是倡导另一种精神——消除自我、学会感激,理解在社会上你付出的努力和你获得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对等的。

  有些学生体验后,可能是一时冲动,马上就想皈依佛门。这个原则问题,我们是不允许的。作为指导老师,要对学生负责,但假如这样的学生回来后还是坚持要皈依,那就是个人行为了,我们也不能干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