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佛寺放骨灰能解决矛盾吗? “死不起”愈演愈烈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该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从数据显示出每年的人口老龄化呈曲线式增长,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人数将达到2.24亿,到2050年60岁以上人数将突破4亿!按照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2050将形成0.77个青年人抚养1位老年人的概念。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生老病死是我们不能逃避的一个事实,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耕地仅占世界的7%,人均耕地不到1.5亩,仅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森林覆盖面不足11%,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保护土地资源是中国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殡葬改革是紧紧围绕着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的。

1985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确定了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并在全国范围内规定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划为火葬区,在火葬区倡导推行火葬。人口稀少、偏僻山区、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划为土葬改革区,实行土葬。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故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墓地占地量越来越大。

据了解,天津市每年约有2万的逝者选择墓葬安置,以1名逝者使用1平方米的墓地计算,那么全市每年墓园的面积大约也以20000平方米的速度减少,因此面对逐年增长的墓地面积,土地成本也随之增加。这就出现了死不起的话题。全市正规墓园有14个,使用面积共有297万平方米,已使用125万平方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度死亡人口数字将居高不下,未来墓地紧张状况或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可以说,丧葬中选择墓地的经济负担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份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面对墓地越来越高昂的费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绿色环保、更实惠经济的新型葬法,其中壁葬、塔葬特别受关注。今天,我们以天津殡葬业的一个典型——玉佛寺寝宫的故事为缩影,以六十年来天津殡葬的变化为主题,勾勒出一个城市的新时代的风貌变迁。

坐落在本市西青区辛口镇的玉佛寺寝宫采取塔式安葬,其院内修建的大型寺庙和林园式的环境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据了解,玉佛寺寝宫是本市辛口镇政府与宁发集团联合开发的项目,投资2.5亿元打造的佛教旅游文化观光园,成为一个旅游景区。其中玉佛寺寝宫就坐落在旅游文化观光园内。

笔者来到这里,在玉佛寺寝宫进门处就是富丽堂皇的大殿——三圣殿,其大门两侧的浮雕栩栩如生,参观之时,正赶上一家人为去世的亲人安葬,寝宫的工作人员免费为死者家属举办了庄严的安葬仪式。

玉佛寺寝宫内供奉着多尊神像。一排排安放骨灰的塔位排列整齐。大厅内干净整洁,室内长年保持着舒适的恒定温度。 塔位一般为八层,其面板分别由玉石、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等进行装饰。如果客人有需要,还提供有单间的塔位存放。双人搭位居多,其价格在数千元至万元不等。相比墓地墓碑动辄几万的价格,塔位葬使绝大多数家庭能够承受。

为了方便人们祭奠亲人,这里还提供了专门的休息区,里面置放了舒适的沙发,还有香茶,环境舒适。笔者采访在休息区喝茶的王先生,王先生说,刚祭拜完自己的母亲, 每年母亲的忌日他都会来,乘车很方便半个小时就到了,清明的时候家人一起来,还可以坐玉佛寺寝宫专门配备的班车,服务很周到,非常人性化。

据了解,墓碑式墓地占土地资源多,一般来讲如果一块墓碑占地近一平米的话,加上每排墓碑之间的距离及走道等,一块普通的墓碑占地要达到3平米左右,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而玉佛寺寝宫院占地面积仅为50亩地,将来可容纳30万具骨灰;而传统墓地占地1000亩,仅可容纳2万个位置。可见,玉佛寺寝宫的修建更加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让土地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效用。那么省下的土地资源,建设单位将其修建了花园式的园林绿地,其中不乏桃、杏、柿子、苹果等果树,供游人免费参观与采摘。这里也依据人们祭奠的习惯方式,设有专门的焚金炉,供家属焚烧纸钱等祭品。焚金炉具备废气处理措施,文明环保方式是一种趋势,在我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也大多采用这种方式,我国其他省市也在逐渐推广这种安葬方式。这种介于墓地葬和生态葬之间的新型安葬方式,已在本市兴起,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愿意接受这种安葬方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