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那些无法解释神秘莫测的寺院奇观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7日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星堆人物雕塑(图片来源:资料图)

相信不少人对世界各地奇异又神秘的现象或建筑颇感兴趣。其实,在中国也有很多充满神秘感的景点。它们均颇具特色,令人赞叹不已,吸引了不少人的好奇心。这当中,就包含了很多科学家及考古学家多年来都无法解释的现象,如位于四川的三星堆博物馆、丰都鬼城及山西省的悬空寺等,实在是耐人寻味。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到实地探索其中的奥秘。现在,就请读者跟随我们一起探索中国神秘莫测之地。

“魔幻主义”三星堆

许多人都曾看过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并为其中魔幻的剧情所吸引,但现实中的许多博物馆却总是有些乏味,难以让人产生联想。不过四川的三星堆绝对不属于乏味之列,它自带神秘气场,有时让人仿佛置身于魔幻世界当中。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在三星堆被发现前,很多人对古蜀国的存在都表示怀疑,然而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物证明,古蜀国,绝对不是一个虚幻的名词。

三星堆博物馆就在三星堆遗址的东北角,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大多陈列在此。走在三星堆博物馆里看出土的文物,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人像了。三星堆的青铜人物雕塑眼睛都特别大,有些还带有微妙的表情,十分像现在我们勾勒的外星人形象。人少的时候,走在这些人物雕像中间那可是有点可怕的,感觉他们似乎随时会发出声音,再想到这些文物都是3000年甚至5000年前古人的用具,更是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科学家,他们没有发现任何一处与三星堆相似的人物形象和一些特有的图腾花纹,而且三星堆里展示的六边形、五边形出土文物更是如鬼斧神工般规正,那时在这里的人们是怎样拥有这样好的几何能力造出与现代汽车方向盘一样的青铜器?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三星堆,那一定是“魔幻主义”,它像是凭空出现的一个古代文明,留下一些稀奇古怪的青铜器证明自己的存在,却并未在后世留下任何看起来可以接续起来的文化,一直处于“谜”的状态,而这种“谜”之魅力,或许也只有你置身其中才能真切感知。

峨眉宝光(图片来源:资料图)

“光影神迹”峨眉宝光

在文学作品里,峨眉山一直都是个神秘的地方。从武侠小说中的“峨眉派”所在地,到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的“洞天福地”,峨眉山可谓是奇幻小说中的“话题景点”。其实,文学作品中的奇幻可能也来源于现实,现实中的峨眉山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比如神奇的峨眉宝光。

峨眉宝光又称峨眉佛光。当你登上云雾弥漫的峨眉山山顶处,背向着太阳站立,阳光从背后照射过来之时,你就有机会看到自己的身影被放大数倍出现在前方的云幕上。它还会伴随着你移动,你往哪走,它便往哪动,而且在你的身影头部外面还环绕着一圈圈灿烂华丽的光环,就好似传说中的“佛光”一般,可谓“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这便是神奇的峨眉宝光。

实际上,峨眉宝光是一种大气现象,与“佛”毫无关系。它的成因与虹一样,是由于光线射入云层后经水滴反射绕射后呈色散现象,形成了彩色光环。人的身体挡住了一部分阳光形成暗影,就变成了奇异的峨眉宝光了。

峨眉山神奇的“佛光”现象总算有了解释,但是,我想峨眉宝光的“真相大白”并不影响游客对它的好奇和体验的冲动。毕竟,哪怕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物理现象,峨眉宝光也是很罕见的,值得一探。

峨眉山旅游小贴士:峨眉山风景区离成都机场约90分钟的车程,峨眉火车站距离峨眉山风景区乘车约15分钟就可到达。成都的新南门车站,以及乐山中心站,平均每30分钟便有班车发往峨眉山。峨眉山平均每5天就有可能出现一次便于观赏佛光的天气条件,其时间一般在15∶00至16∶00之间。

应县木塔(图片来源:资料图)

“不倒传奇”应县木塔

“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府里大菩萨”,这句流传在晋、冀两省的民谣说的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应州塔指的便是应县木塔。木塔名叫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内。释迦塔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作为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却能“水火不侵”,千年不倒。

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楼,有着“鲁班建塔”、“水火不侵”、“夜间放光”、“佛塔护人”等种种传说。木塔整体呈平面八角形,外观5层,夹有暗层4层,实为9层。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当地人说,应县木塔曾多次被地震、战火波及,却依然安然无恙,可谓“水火不侵”。尤其令人惊异的是,木塔从未遭受过雷击起火。众所周知,高层木建筑最大的威胁便是雷击起火,历史上许多木塔便毁于雷火,这也是木塔难以长时间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释迦塔却历经千年仍雷火不侵,矗立不倒,令人称奇。2012年,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丰都鬼城一景(图片来源:资料图)

“鬼国京都”丰都鬼城

很多人可能以为“丰都鬼城”只是一个存在于传说中的地方,其实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丰都县,就是这座“鬼城”的所在地。

丰都鬼城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是一座起源于汉代的历史文化名城。其“鬼城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鬼都”之说最开始由平都山而起,民间传说古代有方士在此成仙,道家遂于此山设天师,并列为“洞天福地”之一。其后文人墨客不断在各种小说,传记中描述渲染“鬼城”形象,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由此,丰都鬼城真正扬名天下,并形成特有的“鬼城文化”。

“鬼城文化”实际并非鬼神迷信,更多的是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民俗文化。鬼城景区内许多建筑雕塑都是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宣扬“惩恶扬善”等传统理念。丰都鬼城景区分为鬼城名山风景区和鬼王石刻风景区,著名景点有奈何桥、鬼门关、十八层地狱、哼哈祠、报恩殿、望乡台等。其实在景区内,吸引人的并不仅仅是一些人文建筑,平都山自身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丽。

悬空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悬在空中”悬空寺

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有一座“悬浮”于半空之中的悬空寺,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在民间,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它就如一座危楼一般仅凭几根木梁便“挂”在峭壁之上。关于悬空寺的传说很多,这座位于半空之中、悬崖之间的寺庙十分神秘。

悬空寺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寺庙山门依山势朝南,全寺大大小小40间宫殿楼宇紧紧地嵌在峭壁之上,一字排开,有如一组平面画。悬空寺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作为寺庙建筑的承重梁,还有一些是借助凸出的山岩托起整个建筑。寺庙各楼阁之间,有的以栈桥相连,有的暗道相通,结构惊奇。

悬空寺的主要建筑有南楼、北楼与长线桥。其中南楼高8米,共有一宫三殿,宫殿中许多塑像是明代遗留的泥塑珍品。北楼高7米,只有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三教殿,殿内同时供奉了三位鼻祖: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儒家创始人孔子,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而长线桥如一条细细的丝线一般连接在南楼与北楼之间,将佛庙、楼宇等景观串联在了一起,结合形成了一个奇幻宏大的整体景观。

悬棺(图片来源:资料图)

“半崖奇景”僰人悬棺

说起神秘莫测的景点,没有什么比悬棺更神秘的了,尤其是分布在四川宜宾珙县一代的僰(音bó)人悬棺。僰人悬棺带来的文化包含着无数令人难解的千古之谜。为何他们要将沉重的棺木置于绝壁之上?他们又是如何将超过半吨重的悬棺放置上去的?更没有人知道,这个民族又是怎样消失的……

珙县洛表麻塘坝和苏麻湾是僰人悬棺最集中的地方,仅在纵深4000米长的麻塘坝悬崖绝壁上,现存上万个棺桩棺孔,数百具悬棺,是世界上悬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地区,被称为“世界一绝”、“天然悬棺葬的博物馆”。在麻塘坝三仙洞,沉重的棺木被安置在峭壁之上,并且无一例外地都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有的近百米高。在这里,绝壁悬崖,怪石嶙峋,远远望去,绝壁上千疮百孔,有令人头晕目眩的感觉。走在悬崖绝壁下,近看这些悬棺,发现有的地方竟然数十具悬棺重重叠叠搁置在一起,不禁心生震撼。

实际上,悬棺葬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代便已出现,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它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广泛分布。在珙县,仅麻塘坝僰人悬棺葬区便有22处之多,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问题,至今无人能够解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