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他为什么能亲见弥勒菩萨?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4日
来源:新浪佛学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要具备真正的慈悲心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慈悲心?我们通常所说的善良、仁慈、爱心等等,是不是就是慈悲心?

     慈悲心是佛教名词,爱心、仁慈等等素质非常接近慈悲心,但还不是佛法所说的真正的慈悲心,因为在世俗的善良、爱心、仁慈和同情心之中,还夹杂着一些自私之心,所以只能称为相似慈悲心。而要具备真正的慈悲心,必须达到两个境界:一个是无私,一个是无我。

      自私心和慈悲心是完全矛盾的,所以无私是慈悲心的必要前提。在做到无私以后,还不能说具备了慈悲心,因为有的人虽然愿意为一切众生全心奉献、不求回报,但还是会受到一些因缘的影响,比如说:当仇人变本加厉地伤害自己时,或者亲人对自己恩将仇报时,他们还是会伤心难过,甚至会生气,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只做到了无私,还未能做到无我。

      而圣者们所具备的慈悲心,不仅做到了无私,还做到了无我。“无我”相当于佛法中常说的“任运”。意思是说,既在全心利他,又完全不计较自己的付出和奉献,甚至也没有任何先期计划。就像太阳一样:太阳只是那样自自然然地存在着,在每一个当下普照大地、滋养万物,却没有什么“普照大地”的计划,也没有任何“滋养万物”的意图,这就叫“无我”。

      身为凡夫,要做到“既无私,又无我”是极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可以先从相似慈悲心入手,努力提高自己的同情心、爱心以及利他之心;然后慢慢扩大相似慈悲心,逐渐发起无私的慈悲心;之后再努力开启智慧,因为只有智慧才能彻底净化自私、破除无明,让我们最终生起无我的、真正的慈悲心。

      其实,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心。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慈悲心的伟大 

     无著菩萨是古印度振兴大乘佛法的大成就者,他修学的是弥勒菩萨的法教。在修行之初,他在山里闭关,专心修持,决心要亲见弥勒菩萨,得到他的传承。但是,三年过去了,他不仅没能见到弥勒菩萨,甚至连一个吉祥的梦都没有。无著菩萨觉得自己的修行没有意义,和弥勒菩萨也没有缘,于是决定放弃闭关,向山下走去。

        在下山的途中,无著菩萨看到一个人,正拿着一根很粗的铁棒,专心致志地在石头上磨。无著菩萨很纳闷,就问那个人:“你在干什么?”那人回答:“我要缝衣服,但是没有针,所以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无著菩萨心里一惊:“世人为了缝衣服这么小的事,都能如此吃苦耐劳,我在修行上也应该继续努力才对。”于是他回到山上,继续闭关。

      又苦修了三年,还是没有任何进展,无著菩萨感到很沮丧,又准备放弃修行。这时,他偶然看到一个景象:有一串细小的水滴,由于长年累月地从山上滴下,居然穿透了下面厚厚的岩石。无著菩萨顿时为之鼓舞,他想:“滴水都能穿石,如果我坚持修行,一定会见到弥勒菩萨。”于是他再次回去继续修行。

      这样又过了三年,依然没有任何征兆,无著菩萨太失望了,又想放弃。这时他看到山顶上有一只小鸟正用翅膀不停地扫土,无著菩萨仔细观察,发现小鸟是因为这座山挡住了鸟窝的阳光,想用翅膀把山削低一些。小鸟的毅力令无著菩萨深受感动,于是不再有“放弃”的念头,继续坚持苦修。

     一晃又是三年,修行依然没有任何成功的征兆,弥勒菩萨也依然杳无音讯。无著菩萨掐指一算,十二年的春秋过去了,他不禁心灰意冷,彻底绝望,于是就决然离开闭关房,独自下山,开始四处流浪。

慈悲心的伟大(资料图)

      有一天,无著菩萨看到路边躺着一条流浪狗,这条狗身染恶疾,浑身都腐烂了,还爬满了小虫,小虫们在啃食着流浪狗的血肉,流浪狗奄奄一息,痛苦地呻吟着……无著菩萨看到这个情景,不仅没有感到厌恶,反而生起了难以忍受的猛烈悲心,他急切想移走流浪狗身上的小虫,缓解它的痛苦,却又担心移走之后小虫们会被饿死。情急之下,无著菩萨找来一根锋利的树枝,毅然割开了自己的大腿,露出鲜红的血肉,他准备把这些小虫移到自己的伤口上,用自己的身体供养小虫,同时又担心用手指拿会捏伤它们,于是就低下头,准备用自己柔软的舌头把小虫们从流浪狗的伤口移到自己腿上……然而,当他伸出舌头时,却怎么也碰不到流浪狗,这时他抬起头,看到无比庄严的弥勒菩萨就站在自己面前。

       十多年苦修,终于亲见弥勒菩萨,可无著菩萨却并不高兴,而是埋怨起了弥勒菩萨:“我努力了这么多年,你怎么才来啊……”。弥勒菩萨回答说:“我其实一直都跟你在一起,没有离开过一天。只是因为你自己的业障,所以见不到我。而这次是因为你生起了真实强烈的慈悲心,慈悲心的力量净除了你的业障,所以你终于见到我了。”无著菩萨这才恍然大悟,欣喜万分地顶礼弥勒菩萨。随后,弥勒菩萨给他传授了《现观庄严论》、《瑜伽师地论》等诸多殊胜论典,无著菩萨依据这些论典,开创了广行派和唯识宗,利益了无量无边的苦难众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慈悲心的伟大力量。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