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5日
圖說:永本法師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信眾,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
圖說:永本法師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信眾,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
圖說: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9月24日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600多位信眾,從《楞嚴經》的譬喻中,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
生命可以選擇創造業力,受用果報;也可以選擇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為了引導信眾破除無明,顯發真如佛性,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9月24日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600多位信眾,從《楞嚴經》的譬喻中,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
佛門中有「開悟在《楞嚴》,成佛在《法華》」的說法。永本法師簡介《楞嚴經》教義豐富,涵蓋各宗派思想,並引用憨山大師所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來說明《楞嚴經》是初發心到修證成佛的實修手冊。
《楞嚴經》的修行次第:一是明心見性,破除疑惑、歧見;再是悟後起修,從六根著手,修習二十五圓通法門。許多高僧都曾從經文中受到很大的啟發。為讓信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法益,永本法師深入淺出地從經中的譬喻切入,讓信眾思惟經義,自我啟發。
為何會陷入輪迴不能出離?因為「認賊作子」:在這個譬喻中,「賊」指的是「六識」。因為不知有佛性,而被六識心賊劫奪法財,淪為欲望的奴僕,不能作自己的主人,因此輪迴生死不能出離。雖然被六識所迷惑,但真如佛性不會因輪迴改變,只是被無明覆蓋。經文中以恆河為喻,恆河水長流,如同妙明真心,常住不變。
被無明覆蓋的佛性要如何顯現呢?「虛空喻」說明如來藏性,隨緣顯現。「日影俱現喻」將日、影比喻為佛性與無明,顯發佛性,就能去除無明。
為何看不到自己的真如佛性?「怖頭喻」與「說夢喻」指出眾生被妄念迷惑的狀況。「衣珠喻」以乞丐不知道有明珠縫在衣內,已成富翁仍在行乞,用來比喻眾生不識真如本性,直到聽聞如來說法,才明白自身已具有菩提真心。
眾生不見佛性,如何知佛性不滅呢?經文中以「擊鐘」、「引夢」為喻,提出兩個問題:無聲時能聽見嗎?熟睡中能聽到聲音嗎?無聲雖聽聞不到聲音,但能知道無聲,這是聞性的作用;熟睡時仍能聽聞聲音,聞性仍然作用,聞性的作用不斷,就如同佛性不滅,圓滿周遍。
已知佛性不滅,如何修行呢?經中又以「蒸沙成飯喻」、「塞耳吶喊喻」、「漏卮灌水喻」、「刻人糞喻和自稱帝王喻」來說明「四種清淨明誨」,即:斷淫、斷殺、斷偷、斷妄。指出修行在於「不迷(慧)、不取(定)、不動(戒)」。
如何攝心?永本法師指出,遇到事情發出的第一個念頭,來自過去的習氣,不要立刻反應,應該再深思一番,從善的角度發出第二念頭,念念正念,由此去翻轉人生,不再被過去的煩惱所牽引。提醒大眾傾聽自己內在聲音,時時自我提醒,如同宮本武藏所說:「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自我覺知,從而顯發真如佛性,把心帶回家。
永本法師強調眾生皆有佛性,累劫修持的善根不會消失。勉人肯定自我心中佛性,斷除煩惱習氣,不隨妄轉,又以「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即真」作為結語,與大眾共勉。
佛門中有「開悟在《楞嚴》,成佛在《法華》」的說法。永本法師簡介《楞嚴經》教義豐富,涵蓋各宗派思想,並引用憨山大師所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來說明《楞嚴經》是初發心到修證成佛的實修手冊。
《楞嚴經》的修行次第:一是明心見性,破除疑惑、歧見;再是悟後起修,從六根著手,修習二十五圓通法門。許多高僧都曾從經文中受到很大的啟發。為讓信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法益,永本法師深入淺出地從經中的譬喻切入,讓信眾思惟經義,自我啟發。
為何會陷入輪迴不能出離?因為「認賊作子」:在這個譬喻中,「賊」指的是「六識」。因為不知有佛性,而被六識心賊劫奪法財,淪為欲望的奴僕,不能作自己的主人,因此輪迴生死不能出離。雖然被六識所迷惑,但真如佛性不會因輪迴改變,只是被無明覆蓋。經文中以恆河為喻,恆河水長流,如同妙明真心,常住不變。
被無明覆蓋的佛性要如何顯現呢?「虛空喻」說明如來藏性,隨緣顯現。「日影俱現喻」將日、影比喻為佛性與無明,顯發佛性,就能去除無明。
為何看不到自己的真如佛性?「怖頭喻」與「說夢喻」指出眾生被妄念迷惑的狀況。「衣珠喻」以乞丐不知道有明珠縫在衣內,已成富翁仍在行乞,用來比喻眾生不識真如本性,直到聽聞如來說法,才明白自身已具有菩提真心。
眾生不見佛性,如何知佛性不滅呢?經文中以「擊鐘」、「引夢」為喻,提出兩個問題:無聲時能聽見嗎?熟睡中能聽到聲音嗎?無聲雖聽聞不到聲音,但能知道無聲,這是聞性的作用;熟睡時仍能聽聞聲音,聞性仍然作用,聞性的作用不斷,就如同佛性不滅,圓滿周遍。
已知佛性不滅,如何修行呢?經中又以「蒸沙成飯喻」、「塞耳吶喊喻」、「漏卮灌水喻」、「刻人糞喻和自稱帝王喻」來說明「四種清淨明誨」,即:斷淫、斷殺、斷偷、斷妄。指出修行在於「不迷(慧)、不取(定)、不動(戒)」。
如何攝心?永本法師指出,遇到事情發出的第一個念頭,來自過去的習氣,不要立刻反應,應該再深思一番,從善的角度發出第二念頭,念念正念,由此去翻轉人生,不再被過去的煩惱所牽引。提醒大眾傾聽自己內在聲音,時時自我提醒,如同宮本武藏所說:「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自我覺知,從而顯發真如佛性,把心帶回家。
永本法師強調眾生皆有佛性,累劫修持的善根不會消失。勉人肯定自我心中佛性,斷除煩惱習氣,不隨妄轉,又以「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即真」作為結語,與大眾共勉。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