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寺-房山-北京寺院
常乐寺
京西古刹常乐寺
从云岗向西,过了魏各庄,沿着洛平路向房山方向走,在青龙湖的北面就是常乐寺村。村名的起源不肖说,一定就是座落于村内的古刹——“常乐寺”了。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拜访了这座村里古刹。在村口,向村民询问时,一位老大爷介绍道:“向北走,到第二个小桥向西,就是‘老庙’了……”顺着指向,开车也就五分钟,过了小桥就是真的进村了。再前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黄色石块堆砌而成的“城墙”,城门洞是拱形的青石镶边。到了门洞前仔细看,上方及两侧还嵌有石匾、石条。石匾上写的是“凤诏旌忠”四个字,两侧的石条上的字迹,却已经模糊不清了。从门里向西看,对面不远处,还有一个这样的“城门”,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小城池”的东门和西门吧。从门洞向上看,已是通天,貌似过去的城门也应该是个过街楼。门里的街上,有一棵三人才能环抱起来的古槐,据村里老乡说,他已经有六百多年了,先有寺后有村的历史,老槐树是最有资格的。
穿过东门,两门之间便是常乐寺。红墙青瓦的山门殿在阳光下显得静谧而安详,一扇老木门倚在他的身后,任凭着岁月的冲刷。前殿则是新的,青砖对缝,门窗整齐,虽然还没有油饰,却也成就了规模。只是院子里面的野草没有打理,还能看出曾经荒芜的景象。再向后面就是大雄宝殿了,前后相比,大相径庭。宝殿虽能看出修缮的痕迹,但也是有门无窗,四壁斑驳。尽管殿内多有供奉,依然不能掩盖住曾经衰败的痕迹。台阶下面,零散的石碑湮没在杂草中;环顾四周,残破的围墙掩映在树丛里。我想,他们一定是在这里几经兴衰,见证了这座古刹的历史吧。
寺里只有西侧殿,同大雄宝殿一样,里面有佛像几尊,殿堂旧中见新,看去也是经过了一番修缮。而其对面,只有满目荒草,已经早就没有了殿宇的痕迹。一位身着僧衣的师傅看见我的到来,从殿里迎出来,双手合什,欢迎我的到访。通过攀谈,我得知,这位法号“坚松”的和尚是跟他的老师傅三年前应一位居士的邀请从山西五台山来到这里的,他们要在这里重修庙宇,延续香火。
坚松和尚讲到,常乐寺是辽金时代建造的,或许跟金兀术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明朝的高僧姚广孝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仿照城池的样子修建了三层的围墙,还在外围开挖了一条“护城河”。寺院的后面,应该是有个塔,叫“自来塔”,传说中的自来塔是一夜之间飞来的。但是塔早就没有了,只是在碑文中有记载。他说,寺的后面还有两座太监墓,是明朝后期的,跟寺的本身并没什么关系。现在依稀能看出来的瓮城与古寺的规模,还是那个曾经辅佐过皇帝的姚广孝老和尚的规划结果。
看着寺里那些新的砖瓦木料,坚松和尚还介绍说,这些建材都是他的老师傅——已经七十多岁的法通和尚自筹资金从五台山一车一车运过来的,还有那些佛像和香炉。来的时候,前殿已经荡然无存了,新殿也是才建起来不久。“我们好难啊……”从他的这句话说开来,我知道他们没有什么后续的资金,而且还没有宗教部门的正式手续……“要是这样修下去,还得十多年……”坚松和尚说。看着他惆怅而又坚定的目光,一股敬意让我不禁由然而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