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公-黔南-贵州寺院
平塘县白岩公
白岩公位于新舟村马塘组背山顶上。白岩公山麓居住着50来户农家,名曰马塘。相传村边有一水塘,塘里有水马而得名。
从马塘背后有一条400多米长的石阶小径拾级而上,穿越密林,几经盘旋,直抵白岩公脚下。抬头仰视,白岩公巍然屹立,呈灰白色,宛若雄狮,啸傲山林。其高约30余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南面有一石拱门,左侧树藤缠绕,芳草萋萋;右侧数株凉粉树,春天百花吐艳,夏日果实累累。绕石拱门一周,登上30多级石阶,一平台上建有庵堂一座,有男僧女尼在庵内侍佛。再沿石级登上白岩公顶,顶上亦建有寺院,由正殿、后殿组成。殿宇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正殿有观音、释迦、弥勒、地藏、燃灯、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仙姑等数十尊菩萨。院前有凤尾竹丛,微风吹动,万竿横斜;周围长满桃李、枇杷、杏子,春暖花开,桃红李白,鲜艳夺目。
传说院后有仙臼一口,臼内每日自出白米两升,恰够寺中僧尼享用。后僧尼贪多,请石匠将石臼凿宽,结果不仅米未多出,连以前的两升也没有了。寺内喂黄牛一头,除啃草料,还喂斋粑(现臼无存)。
白岩公的来历,民间传说古代有一男一女两位仙人用长矛于午夜从远方挑两块巨石,欲从白市马脑洞架桥过清水江,来到马塘,三更鸡鸣,恐泄露天机,遂将两块巨石扔在马塘背后山上,相距百米而立。两岩形象有别,一岩头上有带子,后人称其为“白岩公”;另一岩腰大头发长,称其为“白岩婆”。两岩上部各有一孔,说是仙人用长矛穿孔肩挑而形成。此后两岩斗长,“白岩公”长速快,高耸入云,雷公震怒,劈击上部,削去一节;“白岩婆”长速慢,则原貌不变。“夫妻”两个一高一矮,相互对峙。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白市、渡马、社学、邦洞、蓝田、远口、湖南会同县的蒲稳、炮团等乡镇的善男信女及男女青年汇集于此,朝拜神灵,观赏“白岩公”和“白岩婆”,触景生情,在此对歌,谈情说爱,多达数千人。
1985年,当地一农民在“白岩公”附近放牛时偶尔发现牛脚沾有白泥,判断“白岩公”底部有煤层,翌日便于岩脚掘洞挖煤,掘进20余米,的确有煤,且是无烟煤,质量颇佳。当地群众闻讯,即拥到此地开洞挖煤。不到一月,竟挖煤洞8 个。不久,底层下陷,1986年农历正月16日,“白岩公”头部倒掉,同年农历3月19日中部腰折。神采飞扬的“白岩公”犹如被枭首斩腰的残尸,大失原貌风采!“白岩婆”悲怆地厮守着身残的“丈夫”,泪汪汪,恨绵绵!
“白岩公”、“白岩婆”四周群山环绕,遍地长着枫木、板栗、松树、油桐……春夏之交,洁白如玉的花瓣,有如天上的白云;秋末冬初,枫叶流丹,漫山红遍,宛如璀璨的彩霞。傍晚时分,夕阳斜照,余晖透过树叶,小径洒满金斑。山岚四起,鸟啼归宿,人在山间,醉在其中。
置身岩顶,极目远眺,东望白云山,西眺林排坡;南观兴隆场,北顾汶溪河。清乾隆钦点翰林庶吉士宋仁浦作歌云:
东瞻和尚一本经,
南望伏船下北京;
西视马塘官坐轿,
北顾白岩伴老仙。
清邑廪生武耆定赋诗曰:
一桥横架两峰尖,
凝是长虹跨碧天;
挽断银河千尺浪,
任他牛女自年年。
该该景点于2002年6月21日被天柱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府通【2002】9号)。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