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大安法师:答疑释惑 诸宗会通篇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5日
来源:   作者:大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安法师:答疑释惑 诸宗会通篇

 

问: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

答:年轻人学佛,多有好奇务胜者。是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好乐。加之自己稍有些文化知识,常以上根利智自许(或口头谦虚,内心如是自肯),这是可理解的正常现象。而老头老太太,文才不足以广阅经论,体力不能支撑长久坐禅。且桑榆已晚,感到腊月三十快到,渴求出离生死心较切,是故一闻简易而究竟的念佛法门,便全身归命阿弥陀佛,靠佛力带业往生,了办生死大事。这种心态与行持,乃是以他(她)们大半辈子人生苦痛经历为代价,所获得信仰上的硕果,可庆可贺。这种愚夫愚妇实是根器深厚的念佛人,无量寿经指称为佛的第一弟子,所谓愚不可及也。而我们一些有点世智辩聪的年轻人,看得几本佛经,了解几则禅宗公案,或密宗的神通感应等,便空腹高心,轻视净土,这山望到那山高,实则并未在心地上下过真实的功夫。大概等到学佛过程中碰得头破血流,痛定思痛之余,或有浪子回头之一时。待到那时,自认是愚夫愚妇,舍阿弥陀佛慈悲救度,莫能出离生死苦海,如是死心念佛,方是真正的上根利智,是乃人中芬陀利。

问:修习禅宗求明心见性,那是否非得大慧根者才可薰习呢?

答:在这个时代,要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佛一法,禅宗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很难。如果说晋唐之际还有这些大善根之人的话,现在就很难寻找了。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根机,还是一门深入,专门念佛,这句名号就是佛心,里面就包含着禅。所以经典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你能念阿弥陀佛名号,这就是无上甚深的禅。禅是什么?禅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阿弥陀佛的心嘛,所以这句名号就是禅。那么你不要把禅和净打成两橛,它是不二的。所以古人云:身在含元殿,无须问长安。你的身体已经在含元殿了(古代的皇宫在长安),你在长安的皇宫含元殿——最主要的一个宫殿里面,你还问长安在什么地方?现在政治文化中心不是在长安,就在北京,那换句话说:此身已在中南海,你还问北京在什么地方吗?所以我们能安立在这句名号当中,就安立在禅上,就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上。它是不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什么这些禅宗的祖师大德最后导归净土,是看到了这一点,本质上不二的特点:禅是净土之禅,净土是禅之净土,是真空妙有的关系。所以还是老实念佛,里面禅也就得到了。


问:大乘说:阿罗汉,证有余涅槃,不生不死,永脱轮回。但没证无余涅槃,这有何分别?难道阿罗汉还要生死轮回?《阿含经》说: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答:阿罗汉是小乘教所证到的最高的果位,断见思惑,得人我空。但是,他距离大乘的涅槃还很遥远,这《法华经》称为是化城,中间三百由旬到达的一座化城。那么,还要向前走五百由旬的那个地方,才是佛果的地方。这是比喻。所以,证得阿罗汉果的人,十方诸佛会去循循善诱,不要让他成为定性声闻,定性声闻他就是取证偏真涅槃,堕无为坑,饮三昧酒。这样就是钝阿罗汉。这种钝阿罗汉如果取证的话,在大乘佛法就称为焦芽败种,就永远不能发菩提心,永远不能成佛。所以大乘佛法看钝阿罗汉,那是宁可下地狱,也不能证偏真涅槃。因为下地狱你出来还能够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成佛。如果你取证偏证涅槃,成为焦芽败种,就永远没有成佛的希望。所以诸佛都会殷勤劝勉他回小乘心向大乘心。法华会上,就是开权显实,汇三归一,以一乘法来度众生。像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叶这些闻到大乘法,他悲喜交集,得未曾有,他们就会发起求佛果的心。所以没有说他能生死轮回,他离开三界的生死轮回,如果他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也可以回小向大,继续修菩萨道。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他有一个去处,在十方世界有一个方便有余土,这是阿罗汉所住的地方。所以《阿含经》说: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不矛盾,他所作已办,确实他修戒定慧,九次第定,他已经成就了,不再在三界六道轮转了,没有这样轮回的中阴身了,但一定要继续求大乘佛法,如果这些阿罗汉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快速的圆成大乘的佛果。

----------------------------------------------------------------------------------------------------------------

更多大安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