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开愿法师答疑:怎么理解“执着”与“不执着”?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来源:   作者:开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开愿法师答疑:怎么理解“执着”与“不执着”?

   同修:师父,我做事很拼,不管活儿多少都往身上揽,然后师兄就老说我太执着了。努力工作是执着吗?

  师:工作还是要执着的。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力、精力,能够做多少,要合理安排。

  其实众生执着的都是些妄相的东西,今天你感觉对,有可能明天就不对了;今天你执着这个东西,有可能明天就没有了。外面的事相执着与不执着它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执着的这个心。我们众生的心就是:今天我不执着这个东西了,因为有可能明天它就没有了,物质毁了以后,我不执着这了,但是我这个执着的心没有变,又转移到另外一个物质,我又执着它了。所以众生是执着的心在不断地转移对象。

  其实物质是没有问题的,没有对与错,没有让你执着与不执着,比如这个杯子它没有让你去执着它嘛,是你自己的心在执着这个问题。这个没有了,然后又执着另外一个,是这个执着之心起了问题。所以外面的相,佛看外面的世界是极乐世界,众生看就是娑婆世界,一个道理。

  同修:怎么才能不执着?

  师:不执着了就不执着了。做不到不执着,那现在就执着点儿。不执着也是功夫啊,功夫到了自然就不执着了。现在你说不执着了,还是在执着。

  我们工作认真地去做,我们的心态是:我认真去做这个事情了,我要把它去做到最好,但是我去做了,现在这个心的这种状态不一样了,认真不一定是执着。

  同修:是对结果不执着吗?

  师:对结果也要执着。因为它都是一个过程,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过程。你说“我忽然间今天听了说不执着,我就不执着了”,但是这也是执着。这个执着、不执着不在于事相上我执着、不执着,在于我们这个心,心的一种状况。不是说我们的心不执着了,是让我们有执着的这个心,它没有障碍了。现在我们众生执着与不执着是有一个很强的意识在支配的,说“真不执着了”,其实他还是在执着;说“真执着”,他其实也在执着。

  当年永嘉大师修行很好,开悟了以后,要找一个人印证,他就找到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跟他的谈话里面,给他印证说永嘉大师真的开悟了,开悟了就成佛了。问他:“你还有分别吗?”他说:“分别亦非意。”就是说,难道成佛了就没有分别了吗?也是有分别的,但是他不是用自己的意识心去分别了,是随着这个物质变化而分别。

  就比如说这个事情本来应该做成一个什么程度,用心去做了才能变成这个状况,这个程度里面,它是个自然的。我们用心去做了,它变成这个结果了,是自然的。我们众生的心是什么?是在这个自然的里面,又加了一分执着进去。

  同修:如果在做事过程中加进去主观,就是我想把这个事情改变成什么样子就叫执着,那自自然然的那样去发展,没有加进我这个主观的思想、主观的意识,就叫不执着对吗?

  师:也不对。因为这个是罗汉的境界。如果你真正不执着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不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不是现在我们一般在这谈不执着了就不执着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在人道里面,所以你说你不执着了,不可能的。

  “阿罗汉”这个名词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无学”,就是说六道里边的问题他不用去学了,毕业了,叫无学。所谓大罗汉,就是大乘里面的罗汉,大乘里面毕业的。四果罗汉,小乘罗汉,是六道毕业的。你毕业了以后你就叫罗汉了,就像学位的名词一样。所以说,我们说我们执着与不执着那都还不行,不断地去练,不断地去修,这个六道里面你真正都通达明了了,你就不执着了。六道里面还有疑惑,那点疑惑就得执着。就是说证阿罗汉了,六道里面的这些事情、因果的现象,你都开悟了;没到那个程度,不行,还是执着的。

  同修:那是不是就是说,我们不去想它?你说你不执着,实际上也是执着;说执着,实际上也是在执着。

  师:不要去想,你想它也没有用。这个时候你不如按照佛的说法,去修一些相应的法,和无我的这个方向是联在一起的,这个路是对的,你可以往这方面走,走到门槛了,走到进门了,就没有“我”了。没有进门,光听到一些“无我”了,或者看到一些“无我”的说法了,那怎样讨论都讨论不出结果。

  同修:什么是无我?是帮别人做事,不想自己了吗?

  师:会忘我,就是有的时候进入一种时空的状态,把我给忘了,没了,这也挺好的。这个时候在意识里面没有这个主观观念:“我怎么怎么样了。”

  说无我了,那个无我的念头也是错的,那个念头也没有了。说“我已经没有我了,我已经把我给修空了”,这个还不是真的没有了。就像《金刚经》上说的,那证罗汉了,能当自己证罗汉想吗?不可以的。所以如果说“我已经成罗汉了”,肯定是凡夫;“我已经成就了,已经成菩萨了”,肯定也是凡夫。为什么?“我”!有“我”你肯定是凡夫嘛!

  所以学佛开始的时候说五年学戒,这不是学戒律。就是学破我执,修忍辱波罗蜜。五年之内是不允许说话的,“我认为我对了,我认为我怎么样”,你对了也是错的,对了也要揍你。为什么?“我对了”,哪有“你”对了?“我认为这样就对了”,不可以的!说“有我”也要揍你,说“没有我了”也要揍你,总之要揍你个五年十年的,这样你才能够放得下。

  特别是刚刚入佛门,刚刚学佛,就说“哎呀我已经修得很好啦,我已经什么都懂了”,这种人就坏了,佛都救不了,执着得太厉害,法执。他得到一点受用,得到一点轻安了,就感觉到“我已经证果了,我已经怎么样了”。他不懂啊,这是错的!至少要有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你说你轻安了也要揍你,你说你怎么样怎么样也不行。这样就让你这个心, “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让你没有下脚之地,那个时候才能真正把我去掉。说“对”,也要揍你;说“错”,也要揍你;说“中间”,中间也要揍你。那就两边也没有了,中间也没有了,到哪里去?有的时候,根利的,问他“你到哪里去?”那就是没有了,有可能就开悟了。过去参禅的用这种方法比较多有可能揍你一香板就开悟了。

  不是说我们刚刚学几天,刚刚明白一点,就感觉好像自己很了不得了,什么都懂了,这是犯了一个大忌。过去是五年学戒,至少五年是不允许说话的,在师父面前是没有资格讲话的,对了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我执嘛,对了也没有资格讲。你就逐渐地自己的想法就少了。自己的想法少了以后,那你和真心就相应了。和真心相应,你自然就开悟了。

  千经万论都是让你回归到不执着,回归到清净,你看完千经万论最后还要回到这个方向。这五年之内让你完成这个过程,以后你再看经看什么,“这就是我过来的,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嘛。”所以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是这个道理。所以守住一门是把自己的分别执着去掉,然后再看一切的八万四千法门,看一切的佛经,你就不陌生了。因为他的规律都是一样的,都是让你通过种种的善巧,通过种种的方式,把你的执着放掉,把你的成见放下,把你的主观意识放下,你就客观了。

  现在没有这个环境,说五年哪有这个环境呀,一年他就感觉“我已经学一年了,我学的很多了,已经很了不起了。”越是有修行的,真正有功夫的,人家不去争论这个问题。他说他成就了,“好,好,你太成就了,成就得不得了了。”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不能接受了,感觉到“佛就是这样说的,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已经成就了嘛。”就进入另外一个状态了,这是完全错误的。

  你说如来是坐着的,卧着的,躺着的,站着的,都见不到如来。那你说你那个状态就对了?就成佛了?这不是错了嘛。“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不是你看几本、听几部经就听明白了,长时熏修,最后的时候,才感觉到、体悟到。

  谦虚是非常关键的,谦虚就是和自己的这个心性是相应的,因为你谦虚了以后你就不浮躁。感觉自己懂得多,那个心就是装了很多的东西在里面:“哎呀我懂得多,我里面的东西多。”那是烦恼,是妄想啊,这个东西多,不是真的。

  佛经里面讲,没有证得阿罗汉是不可以相信自己的见解的。那现在都没有证得阿罗汉,那只能够相信佛说的。阿罗汉就是无学,毕业了,才能相信自己的见解是对的。所以慢慢地学,慢慢地修。

  (2011年11月23日给北京义工的答疑开示)

返回目录

-----------------------------------------------------------------------------------------------------------------

更多开愿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