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6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7)

    黄庭坚和寒山子诗,庭坚允诺,但一直未著一词。后来见到祖心,庭坚曰:“更读书作诗十年,或可比陶渊明;若寒山子者,虽再世莫能及。”祖心以为知言[71]。黄庭坚曾多次手书寒山诗,大抵是取其警世劝俗之用。他在...著袜诗》。  [69]《扪虱新话》下集卷一《作文观文之法》。  [70]《石门文字禅》卷二七《又(跋山谷)诗》。  [71]见宋释祖琇《隆兴编年通论》卷二○,日本《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三套第二册。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0156024.html
  • 菩萨装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变——兼谈密教大日如来尊像的演变

    造型、装束与主室右龛像大同,坐仰莲座。据窟内别龛刻北宋元符三年、政和四年(1100、1114年)题记,判为宋刻[15][图版71、94、95、107]。  6.云南石钟山石窟  遗存石钟寺第6号龛(高...

    陈明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2156036.html
  • 佛祖真容—中国石窟寺探秘

    那么生动,身躯的体态也不怎么优 美,但它那无与伦比的 71 米高度,和概括洗练的刻画手法,更表现了佛祖的 雄伟和宽大的胸怀。相传在唐朝玄宗皇帝的开元十八年(公元 730 年),有 一位来自贵州的海通... 米、宽 4.45—5.45 米、高 2.6 米,洞内的中部有一座中 心柱,平面也是不规则的长方形。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比较狭窄的券顶甬道, 可以供信徒环绕礼拜。窟内的造像共有 71 尊,除了两尊泥塑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2256037.html
  • 汉传佛教及其宗派

    印度在华僧人计71人。译出经、律、论5700余卷(现存),加上其他佛教著作和汉地著述,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为13520卷 。   出家僧众遵行的戒律,汉地相传有五部。自唐代律宗兴起,推行《四分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5356101.html
  •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3)

    当年认识的老朋友,他们也不敢怎么样子。所以,书里写错了。您夫人打得血出来,住院呢,还是……   梁:也没有。   艾:她年纪已经蛮大了吧?   梁:70多了,我那年是74,她71。   艾:哦,是吗?我...

    梁漱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70056141.html
  • 佛陀跋陀罗在长安僧团被摈原因考索

    页;98—100页;  [5]《高僧传》卷2, 71—72页;  [6]《出三藏记集》卷14,(梁)释僧祐撰,苏普仁等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版,541—542页;(本文所引《出三藏记集》皆同一版本...

    宗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0556194.html
  • 诗悟与禅悟——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5]王晓路.文化语境与文学阐释——简论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2(2):71-78.  [6]徐碧辉...

    刘艳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04256248.html
  • 论究“有灭涅槃”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

    具备的关键条件,才有办法顺利通往成佛的境地。然而,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内容看,似乎不易辨识有此诸相的菩萨,到底是圣者还是凡夫?依龙树《大智度论》卷71〈释大事起品第五十〉对此段经文有详细解说:  【...得无生忍,入菩萨位。”[71]而《大智度论》卷86亦说:“菩萨先住柔顺忍中,学无生,无灭,亦非无生非无灭;离有见,无见,有无见,非有非无见等,灭诸戏论,得无生忍。”[72]从反面来说,若要令柔顺忍增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
  •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特胜。”[71]王恩洋先生对秘密教是采取激烈的反对态度,他又从唯识最高的角度,认为密教的理论渊源来自于性空般若,“中观与秘密成不解之缘者”,所以才有了唯识纠偏的最高之特胜。印顺法师也同意性空与秘密之间...70] 《无诤之辩》p.112。  [71] 《无诤之辩》p.112。  [72] 《读印度之佛教书感》《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二卷,第三三七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73] 《印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试诠‘印顺法师的三宝观’

      [36]《佛法概论》p.218  [37]《佛法概论》p.220;《华雨集(五)》p.71。  [38]参考《佛法概论》p.199~200  [39]参考《佛法概论》p.199~120  [40]...

    海全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535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