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6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足;由定开发无漏真慧,即五根、五力、七觉支;从无漏慧修戒顶慧法满足,即八正道。  71、三障:惑为烦恼障;业为业障;苦为报障。  72、禅定分三种:(1)身定:反观自身,使不犯过。(2)口定:寂然静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
  •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MAVT山口梵本p.38. l.6-12. Pandeya本p.30. l.15-18.52.瑜伽论:卷第十、大正,30. p.324下53.增一阿含经卷第十二、大正,2. p.602下 71页 摄...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3653848.html
  • 僧思想研究

    足以喻斯典」(注71)。 「二道」即二乘或有漏道与无漏道。漏乃烦恼之别名,有漏道即有烦恼与执染之道法,如三乘行人未明真理以前所修持之行法,无漏道即无烦恼与无执染之道法,如三乘行人明彻真理之後,顺理起修...中 下。 (注 71) 〈法华经後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正藏》卷五五,页57中。 (注 72) 〈喻疑〉,《出三藏记集》卷第五,《大正藏》卷五五,页41下。 (注 73) 〈喻疑〉,《...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
  • 论解脱

    永远的沉默了吗?显然不是,否则岂不意味著真实与语言两者互不相涉,从而建立了另一种“分别”见,甚至成立两种存在的范畴了吗?何况觉悟者确实有所宣说,71觉悟者的宣说就如同饭田昭太郎所言:“圣人之语言与凡夫确...2, p. 186, p. 19)   71 《中阿含》第一三七经:“如来自觉世间亦为他说”(T1, p. 645)   72 引自Nathan Katz, "An Appraisal of ...

    赖惠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354307.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得之非以为足,则苦恼生。  69.问:何以言起于嗔?  答:尤人怨物,丧心致愤,则苦恼生。  70.问:何以言起于痴?  答:以无为有,以妄为真,祈神祷鬼空生畏怖,则苦恼生。  71.问:何为灭谛?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31册,第240页,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5月。  [xx] 蓝日昌:《六朝判教论的发展与演变》,第66-71页。  [xxi] 《出三藏记集》卷5,《大正藏》册55,...

    见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2054376.html
  • 许国霖与敦煌学

    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王曹 状。”[71]汪泛舟将此二件文书和冬字62《维摩诘经》题记联系起来,认为此诗即广顺八年(即显德五年,958)浴佛节前夕法宗呈于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嗣后,法宗又准备...,89-98页;第二期,1936年12月15日,69-78页;第三期,1937年1月15日,73-82页;第四期,1937年2月15日,71-84页。  [44]《微妙声》第五期,1937年3月15日...

    余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4254555.html
  • 有病事醫不要事神(2)

    大神70;至于其内容情节,依据曹仕邦「西游记溯源」中考证,亦多出于唐慧玄所撰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71诸多线索,几乎举不胜举。  大抵而言,中国的文学作品自魏晋以后,尤其是宋朝以降之戏曲小说,几乎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5854638.html
  • 比丘波提木叉

    有生物品  71.任何比丘当诸比丘如法劝告时,假如如此说:「诸贤友,在我尚未询问其他嫺熟持律的比丘前,我将不学此学处。」波逸提。诸比丘,正在学习的比丘应当了知、询问、思量,此在这里是如法的。  72....应当学。  70.「我将不站著对无病而坐著者说法」,应当学。  71.「我将不走在后面对无病而走在前面者说法」,应当学。  72.「我将不走在路旁对无病而走在路中者说法」,应当学。  73.「无病我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5054768.html
  • 东汉佛经疑问句语气助词初探

    先秦文献“耶(邪)”的使用次数只相当于“乎”的14%。但《潜夫论》“耶(邪)”与“乎”的比率约为23%,参表二。佛经中“乎”83次,“耶(邪、那)”71次,二者平分秋色,参表一。  2.“耶(邪、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125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