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昭慧法师: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83页 。   由利己而转化为利他心量,由利他而成就得利己功德,这是佛法中“自他兼利”...

    昭 慧 (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5873287.html
  • 明代女性之观音画研究

    明代孝妇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六期,页1-页31,1998年。  83邱仲麟,《不孝之孝:隋唐以来割股疗亲现象的社会史考察》,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五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2673387.html
  • 江灿腾: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2)

    ,页三六八一──三六八四;以及《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  页七五四,下──七五五,上。  (注83)原文有「不平者反驳其驳。或疑而未决,举以问予。予曰:..  ....」见《莲池大师全集》(三),页...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273400.html
  • 刘逢军养生感悟100条

    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83、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

    刘逢军

    |养生|防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20235073469.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意涵。以佛教名偈为例:“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83]其中“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牵涉到道德实践的问题,而且除善恶业的造作外,一个人心识意念的清净与否,也是极为重要的;或者说,善恶业的..., p. 83, c25-27)  [38] 见印顺法师《唯识学探源》,台北:正闻,1994,页20~21。  [39] 如《长阿含经》“复有四法,谓四识住处。色识住、缘色、住色,与爱俱增长。受、想、...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宋朝的佛经翻译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一卷,  82、《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一卷,  83、《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因义陀罗尼经》一卷,  84、《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二卷。  以上四经译于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3.html
  • 隋唐佛教文化

    批判造寺造佛 68  2.关闭无尽藏院 73  3.断然实行僧尼拜君亲 77  第四节 寒食扫墓风俗 83  第四章 唐代贯彻僧尼拜君亲政策始末 87  第一节 ...

    [日]砺波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373652.html
  • 万金川:《中观论颂·24.7》在解读上的几个问题(1)

    Sanskirt  Syntax,§110,pp.83-4),而以「处格」为定语的情形也是  有的,如 "nadyaa.m naukaa"(江上的小舟),并且,在前述  这种情形下,易之以「属格」也是可行的(...会更高一些。  20 关于清辨顺「六离合释」方式而对 "parama-artha" 此一  复合词提出了三种解读,可见之于 Iida(1980,p. 83)  、江岛惠教(1980,p. 93)以及 ...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473946.html
  • 万金川:《中观论颂·24.7》在解读上的几个问题(2)

    1980,p. 83)的校本。  页198  解此一复合词,而吉藏疏文中的理解,或许除了前述这一层的  意思之外,它多少还兼有存有论上「空性的实态」的意思。至  于清辨对此一复合词的看法又是如何呢?若顺他...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573947.html
  •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业烦恼所随逐,因而流转生死。在此世  ,对四食起贪、喜则生悲苦,  ───────────  29 《大正藏》册 2,页 101 中。《会编》中册,页 83。  30 《大正藏》册 2,页 81 下。...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37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