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6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十善业道经》谈起

    这看似简单,实行匪易的教化是建于佛教独特的理论基础的。这就是缘起法与业力论。   缘起法是指法界[i]的一切存在 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没有自性的,而是相互依持、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所有因果关系...  [i] 法界,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处之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它之十七界亦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

    蔡沛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5982174.html
  • 访延庆、观宗讲寺(中)

    没有一点闲空。   观宗寺道风的精严,生活的简朴艰苦和学员紧张愉快的学习生活,从上述回忆中完全反映了出来。   谛公是从民国二年(I913)秋,创设观宗研究社,为本寺长年习教之所的。他自任主讲,在寺...弘法研究社。这一来,学员十分兴盛。据《观宗弘法研究社戊辰年(I928)学员一览表》记载,共有学僧能艺、式见等六十六人,分别来自全国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河南、贵州、四川、山东、广东、江西、台湾、...

    朱封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40283454.html
  • 瑞岩禅寺怅望

    amp;K9Ni   我于是发扬野外考古的精神,尽力把颈子伸过去看。那是一竖行字,曰:“□济正宗三十八世□初浩禅师塔”。第一个模糊的字,当然是临济宗的临字,第二个字是禅师的名字,看着像“旻”但始终...淹了满地,风景倒是好的。照相机中老阿姨滑稽的姿势让大家哈哈大笑,我也笑了一回,转身以瑞岩寺为背景拍了一张照,上车走人。内学网社区门户+I;w^3tA/f   时间其实还早,不过司机为了偷懒,...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8415190199.html
  •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rdquo;。   这个“不大”,就是没有贡高心。佛就没有贡高心、没有我慢心。英文也有一个贡高的样子,就叫“III”,佛没有“I”,这“I”的中文就是“我”。我!我!我!我!我!什么都是我,左右前后、上下四方都是我,这个我,啊!太多了。因为“我的”太多...

    宣化上人

    轮回|六道|法界

    http://www.fjdh.cn/article/2011/02/1141592993.html
  • 陳那以後之量論(一)

    大藏經《丹珠爾》各版本中。此中還是以《集量論》和《集量論釋》為主。《集量論》在量論家有「素呾纜」(sutra,經)之稱,藏語謂之《量經》(tshad-ma'i-mdo),可見其尊重矣! 據說這部《量經...tu-mi-slu-ba'i-shes-pa(註五)。如眼識於煙之知為煙,而非見霧為煙之妄;如見一個月亮之眼識,而非見一個月亮為兩個月亮之眼花的妄識。但僅是這種眼識,仍不具足量義,還要加上一個「新」的...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4538421.html
  • 陳那以後之量論(1)

    《丹珠爾》各版本中。此中還是以《集量論》和《集量論釋》為主。《集量論》在量論家有「素呾纜」(sutra,經)之稱,藏語謂之《量經》(tshad-ma'i-mdo),可見其尊重矣!據說這部《量經》雖陳那...ba'i-shes-pa(註五)。如眼識於煙之知為煙,而非見霧為煙之妄;如見一個月亮之眼識,而非見一個月亮為兩個月亮之眼花的妄識。但僅是這種眼識,仍不具足量義,還要加上一個「新」的差別法,亦就是說,必...

    林崇安校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0838576.html
  • 对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反省

    研究I”:文献学的、历史学的与观念史的  “他本型研究”,就佛学研究而言,可以说居于主流。细分起来,这种研究亦可判为两路:一为知识论立场的“他本型研究”,我称为“他本型研究I”;一为价值论立场的“他本型研究”,我称之为“他本型研究II”。由于这其中内容相当复杂,我拟分两部分讨论,以下先检讨“他本型研究I”。  佛学研究中的“他本型研究I”最显著的特点是知识论立场。知识论立场是指这类研究不把佛学视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141962.html
  • 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

    数量在梵文《大事》(MahAvastu, i, p.59)与汉译《佛本行集经》卷一中,就说有多达四十亿以上的佛,而根据说一切有部《俱舍论》等书的叙述,则说有二十二万八千尊佛。  由于部派与文献的不同,...大众部系中说出世部所属的梵文《大事》(MahAvastu, i, p.46)中,有“供养现在他土多佛”一语,又上座部系中经量部也认可十方世界有十方诸佛。这些思想都由大乘佛教所吸收了。  之前提到的菩萨...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644472.html
  •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4)

    “思想未摄护,身业亦未摄护,语业与意业亦复如是。”[i]  佛陀说:  愚人是因其行为而被知,圣人亦复如是,由于行为才被人知。  有三种品质之人,应知为愚者。何等为三?错误之身业、错误之语业、错误之...。好的忠告体现永恒的真理,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的。  注释:  [i] 《增支部》第一卷第二六一页。   [ii] 《增支部》第一卷第一O二页。   [iii] 《长部》第二卷第一二O经。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5246075.html
  • 三论宗之哲学方法

    纯粹的形式逻辑,因而不少学者应用亚利多德的四种判断形式去确认及表达中观的四句。有人把四句简化而等同于A(所有X都是A),E(没有X是A),I?O(有些X是A,而且有些X不是A),及~I?~O(没有X是A...~P),(PV~P)及(I?O)。当《中论》及《十二门论》在批判因果关系时指出〞若谓因中先亦有果亦无果而果生,是事亦不然,何以故?有无性相违故。性相违者,云何一处?如明闇、苦──────────── ...

    郑学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44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