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佛教发展史》,天华出版公司,民国73年五月出版,页1108-- 1112。 陈清香,<晓云法师的慧炬图>。《慧炬杂志》,407期,页 8 。 马逊,,《慧像》,台北,原泉出版社,... , 再配以憨 山 大師 的法句 ,更點出了話題,增加了禪意 ,參見陳清香,<曉雲法師的慧炬圖>。《慧炬雜誌》,407期,頁 8 。 [lxiii]曉雲法師,《曉雲山畫集》, 第二輯,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273436.html
-
: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__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8、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
刘逢军
|养生|防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20235073469.html
-
“有部”的决心。[8] (二)对律疏的整理与集释 《四分律》兴盛于唐代,其时共有三大派:一东塔律,此宗的创始人怀素律师,依《俱舍论》,以色法为戒体;二相部律,此宗法励律师依《成实论》,主张戒体...。吾欲诲尔。尔今自悟。悟其时矣何善如之。诸佛圣教断舌非悔。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7] 见金梅《徐蔚如的提示与弘一佛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文。 [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修订的《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的《总则》。[8] 从上述可见,大陆在“文革”以后对于“人间佛教”的提倡,实际上是由赵朴初推动的。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经赵朴老的不断倡导,“人间佛教”理念的内容逐渐获得丰富...2003年第1期。 [8]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2002年9月18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法音》2002年第10期。 [9]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净慧法师主编:《佛法在...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确立。 唯识三性说与原初的三自性说的主要区别和联系如下: 1.依他起自性唯识为性。“若依他起自性实唯有识,似义显现之所依止。”[8]又“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5] 《瑜伽师地论》,大正藏30/704。 [6] 《辩中边论》,大正藏31/469-470。“ [7] 《摄下乘论本》卷一,大正藏31/133。 [8] 《摄大乘论本》卷二,大正藏31/139...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半章。由此可见,符秦僧伽跋澄翻译尸陀槃尼撰写的《鞞婆沙论》十二卷,只相当于唐译本《大毘婆沙论》的一小部分。8
关于《鞞婆沙》的译出情况,道安的序记载如下:“有秘书郎赵政文业者,好古...第382页。
8、参见高观如著《阿毘达摩毘婆沙论》,载于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第三辑
9、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82页
10、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82页
11、中华书局点校本...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重,再依照“二谛有无体异、事理义殊、浅深不同、诠旨各别故”[8],将二谛开为四重:名事二谛、事理二谛、浅深二谛、诠旨二谛。《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则分三类将其组合成三十九句,“如是二谛合有三十九句...玄奘的诗抄写,是否真的是玄奘三藏所写尚难确定。 [7]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148—150页。 [8] 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二谛义》,《大正藏》第45卷,第287页中。 [9]...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073524.html
-
中。如此有三个月之久8。 可见,三摩地所生色不仅限于视觉形象还包括听觉形象。进一步引申,则听觉的形象思维也应属于同类,如音乐家可以看着乐谱想象出音乐。推而广之,嗅味触等方面的形象思维也应属于此类。...1999 总第三期 页 82-97 2,世亲菩萨造 玄奘法师译 俱舍论 3,无著菩萨造 玄奘法师译 大乘五蕴论 4,熊十力 佛家名相通释 东方出版中心 1996 页 8-9 5,吴信如 药师...
杨新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473525.html
-
的达成,[8],其中“识”在这五蕴中乃是关键的,乃由于“识”的贪喜攀缘,而至于继续生死轮回。[9] 在初期佛典中,“识”经常被提起之处,存在于汉译阿含十二因缘的脉络下。在十二因缘第三支[10],即前...59, a2) [8] 《杂阿含经》卷1:“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色集如实知,色灭如实知,色灭道迹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断色。如是,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则可应之曰:‘我已皈依因陀罗神,彼将答汝矣’。”“一切母音,皆当发之圆满而清刚,以为如是乃助因陀罗之力也。”[8]实际上,不管是天地万物还是众生鬼神等等,在《奥义书》思想看来,都是作为世界唯一本体的...Kena Up 1.4. [5] Kau Up2.1. [6] Kau Up 3.4~5. [7] Brh Up 1·4·6 [8] Chand Up2.22.3~5. [9] Chan Up...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