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618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5.净土法门为什么是特别法门?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0176621.html
  • 原始佛教读书会: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天子相应

    造诣非常好,从语言、文献到教义都有相当不错的水准。那,如果只针对汉译《杂含经》,就是第一本,黄家树先生的《杂含经导读》,可以参考。其他还有几本,比较整体地介绍原始佛教的教义,就是第5项的(4)~(6)...当作一个例子。我们上次讨论了“诸天相应”的前面几篇,今天就趁这个机会,对一下北传的,不同版本的不同翻译,看看它们的差异。   请大家看南传的话应该是,第8页,第1相应,第12经,“欢喜”那一经;北传...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2877132.html
  • 蔡瑞霖: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

    并举对比,来获致各自新义及发展。(注1)   印度瑜伽行学派,是大乘佛教中极重要的思想,一般称唯识学或唯识论( Vij~napti-maatrataa-siddhi )即是这学派思想特色的专称。就...给以重新诠释,特别在知觉理论及认识论上,藉现象学开启了新课题。现象学的课题繁多,决定胡塞尔现象学特质的主要因素,也有多端,但正如索考罗斯基所说的,意识底「建构性」观念,才是贯穿其前后期一致的课题(注 5...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4.html
  • 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创制

      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创制   张迎胜   原刊《兰州学刊》2009年第3期,第1-5页   内容提要 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至今仍有尚待涉足的秘境。作为佛国圣地的西夏,充当其精神世界最为重要内核的佛教,理应体现在西夏的全部文化过程,即文化内容及其结构的连续变化之中。有鉴于此,本文对佛教与西夏文字这一文化形式、序列、形貌的关系加以探讨,从基于佛教信仰的佛经译写是西夏文字创制的重要动因,以及西夏...

    张迎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90578800.html
  •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老庄概念阐释般若思想,从而形成了对般若学的研究浪潮,出现了般若学弘扬史上的辉煌时期,即六家七宗1。但是因为般若经的翻译问题,人们对般若思想却未能正确理解。其后,罗什弟子僧肇曾撰论对此进行批评2。 ...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5。”这也就是说,持诵《金刚经》的功德无量无边,可依此入甚深法界,见性成佛。 二、《金刚经》对《坛经》的影响 读过《金刚经》的人,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778880.html
  •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1、“没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这句到底对不对?禅定中出现景象应如何看待?到底是好还是坏? 答:外道不外道,就看有没有正见。有正见的修,也就是依照般若的修行作观察,般若...他就不能现“内圣外王”身。但作为果位菩萨,他有神通可以现这些身,像观音菩萨一样现宰官身,那么在我们凡夫来讲,凡夫的出家菩萨就没有那个能力,只有好好具备资粮,好好修行,这就有所不同。 5、中观与唯识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人本佛教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

    众只是方便,因为四者在外延方面比较模糊,其边缘部分应该是相互交叉的。   1、信仰者,当然是教界,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没有明确履行皈依仪式的广大信众。按照太虚大师的说法,可以统称为...,对佛教在社会中应起到的作用,寄托了建设新时代的期望。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实生物,应该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5J。   求同者,从宏观角度看,民族兴旺,国家昌盛,经济繁荣,人文发达,...

    王志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5079436.html
  • 本教文化

    交互作用、选择、扬弃和漫长积累过程的结果。藏传佛教文化模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中十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书目:   1 常霞青著:《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   2 方立天著:《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3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4 ( 美)怀特著:《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   5 石硕著:《...

    庄春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3079495.html
  • 明代宦官与佛教

    他们寻找精神寄托,追求虚无缥缈的幸福。明代,宦官多崇信佛教。其具体表现有: (1)向寺院布施。布施,梵文"檀那"的意译,即以福利施与人。佛教宣扬布施有多种,而以施与财物为本,称可得大富乐之果。..."开戒坛诸事","大珰辈屡屡力为之请" 。 (5) 吃斋念佛,逃而为僧。 普通宦官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佛教化色彩。其居处皆设佛堂,香火、钟磬齐备,仿佛寺院一般。《酌中志》记载,京城玄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53279937.html
  • 试述阿尼玛沁山神的形象及其在宗教万神殿中的归属

    ,它们也是诸神的化身。藏语称为“威尔玛吉松”(wer-ma-bcu-sum),即“十三威尔玛”,藏语称谓分别为:1、朗穷玉吉梅朵(snang-chung-gyu-yi-me-tog),2、...-mgam-chen),5、觉额帕色达瓦(bco-lnga’-dpav-gser-zla-ba),6、贡帕部依夏查(gung-pa-bu-yi-shya-khra),7、基那鹏布桑桑(lcags-...

    丹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4198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