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07) 摘其精要段落译成英文。[5] 但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彰所知论》的藏文本无存,仅据汉文本进行研究。后来随着藏文本的西传,人们才开始根据藏文本翻译和介绍此论。[6] 遗憾的是,人们始终没有用汉...、后第三代有王名曰傈来巴瞻。寅恪案,此王即嘉喇卜经之 Ral-pal-can,…… 6、论云:始成吉思从北方多音国如铁轮王。寅恪案,藏文多为 Mang-po,音为 Krol。故以多音为蒙兀儿之译名...
王启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373945.html
-
封(注6),第二封(注7)方题出佛法问题数十条,其中「问实有法」(注8) 中引用出于 405年的《大智度论》,故书成之年应在 405年或稍后,离 391年僧伽提婆上山有一段时日,如何仍保留了〈法性论〉...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大正藏》卷45,页122-143。 (注5) 梁僧佑,《高僧传.释慧远》,《大正藏》卷50,页359。 (注6) 「初问答真法身」后有「远领解曰」一段,当是远得什答书后 又答...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 (注 6)直寝、直斋、直后等亦源自北魏,此外尚有直阁、 直郎、直长等名目,分见「魏书」各卷,彼等亦在 天子左右,而与「左右」有别,另属一系,兹不暇 深论。 288页 索...
叶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773968.html
-
方术思想的 一种。早期的佛教便附托于东汉流行的黄老神仙之术,在中国社会中寻求发展。由于汉 代是佛道二教的萌芽阶段,影响 页6 中国宗教雕塑概述(上) 故宫文物月刊第12卷第12期(...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774001.html
-
;二依义遍计名自性,谓如是义有如是名;三依名遍计名自性,谓遍计度未了义名;四依义遍计义自性,谓遍计度未了名义;五依二遍计二自性,谓遍计度此名此义如是体性。”[6]
此中将名(依他起性...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474009.html
-
大雄宝殿,主要供奉显宗诸佛) 主尊:释迦牟尼佛 1﹒文殊菩萨2﹒无量寿佛3﹒本殿主尊释迦牟尼佛4﹒宗喀巴5﹒十一面观音6﹒金刚手 (以上各尊佛像前均有供桌,上点灯及陈设各种供物) 7﹒外来高僧讲经法座...
葛婉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574044.html
-
一向趣寂声闻者,谓从本来是最极微劣慈悲种性故,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故,于生死苦极怖畏故,唯有安住涅盘意乐,毕竟不能趣大菩提。[6] 引文提到有一种「一向趣寂声闻」,他们本来完全没有慈悲种性,因而祇寻求...增寿者留住于此方的赡部洲,变易生死者往生他方佛国。 (5)增寿者保留根身或一劫,或超过一劫;而变易生死者留住过八万劫。 p. 56 (6)增寿的二乘人是先发大乘心,然后留身增寿;而变易生死的...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74056.html
-
民初的吕澄与熊十力关于性寂说与性觉说的对辩的诤论中,放在佛教观念史的发展进程的诠释学的阐明之中,来加以了解。[6] 如今,在当代佛学诠释的多元发展中,在如来藏思想所引起的学界讨论之中,在日本批判佛教...的网站http://www.zennow.org.tw/garden/ten6-1/ten6-1-13/ten6-1-13-list.htm及电子光盘之中,今改为今题「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响应─...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574060.html
-
》等,正是延续了克文的家风。因此,尽管祖心的高足灵源惟清与惠洪的关系本来不错,但是见到惠洪作《楞严尊顶论》,便毫不留情地写信呵诋他以文字之学“窒后人自悟之门”。[6]此外,克文的家风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文禅师传》,第533页下。[6]宋释正受《楞严经合论》卷十《统论》:“始寂音著是论,灵源以书抵之,谓窒后人自悟之门。”又宋释净善《禅林宝训》卷二引《章江集》:“灵源谓觉范曰:‘闻在南中时究《楞严》,特加...
周裕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474540.html
-
遗民逃禅之风研究》(台北: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第6章第2节〈逃禅遗民文学主张之一—以方以智「节宣说」为讨论中心〉。 86. 《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历代通载》曰:「沙门于法开,兰公徒弟也,善放光法华,尤精医法。」见《佛祖历代通载》,卷6,《大正藏》,册49,页523。 页289 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 —以「中边说」为讨论中心— ...
廖肇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27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