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construction consciousness)及因缘法中的行、识两支,来探讨“识”,以业识说明生命之延续,[65]认为身口意三业之与行识一同生起(born together),而伴随著生死...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which accompany spiritual progress,见Identity and Experience, p 101。  [65] ...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宋朝的佛经翻译

    施护译,沙门惟净证梵义梵文,沙门清沼、致宗笔受,沙门启冲、希昼缀文,沙门仁彻、继隆、道一、绍溥、修静、重珣、琼玉、文秘证义,右谏议大夫参加政事赵安仁润文,殿头高品周文质监译。  65、《入无分别法门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3.html
  • 戒律与禅定

    yogakriyāyā ārak?ā k?tā bhavati / (?rBh 65, 5-8)。  页41  戒律与禅定  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1993.07)  其说明可分析成二项[18]:(a)「恒常所作...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273962.html
  • 台湾传统佛教建筑空间的儒释道混合特质

    首先必须澄清的,这里所说的传统佛教建筑,是指创建于  日治以前,保有自清代以来的历史之建筑而言。对于本文  所讨论的范围不包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兴建的佛教建筑。  65页  二、佛道建筑的配置特征  ...2  (1737)年敕封「护国、庇民、妙应、昭应、弘仁、普  济、福佑、群生天后」。  注41:谢金銮(1807),《续修台湾县志》,嘉庆12年。页63  ~65。  注42:余文仪(1774),《...

    黄兰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473975.html
  • 廖明活: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2)

    故,大慧!是名声闻内身证得圣相。[107]  p. 65  第一节话说二乘人由于未证悟法无我,犹有法执,因此未得「变易生」;第二节话举出声闻人诸「内身证得圣相」,当中包括 「离……变易死」。慧沼认为...涅盘经》卷2〈寿命品〉第1之2,《大正藏》册12,页376下。   [65] 《佛性论》之四种生死说法,参见卷2〈辩相分〉第4中〈显果品〉第1,《大正藏》册31,页799上-下。四种生死观念亦见《无上...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74057.html
  •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

    释教目录》(大正藏  编号二一五七,以下引用简称「贞元录」)卷十  三〈义净传〉页 869 上, 《宋高僧传》卷一〈  唐京兆大荐褔寺义净传〉页 710。  65 页  谨依圣教及现行要法,总有四十章...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474058.html
  •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1)

    始凡故除疑怯,终圣故除慢大。[65]  六即判为圆教的理由有二:“为令无信者离卑下心”,因无信者认为佛果尊高不可企及,佛境非己智分所能及,因而生起卑下心。为了表示凡夫与佛无异,而立此六即。“为令无智者...

    正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874441.html
  •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2)

    ,《大正藏》册46,页938下。  [63]《阿毗达磨俱舍论》卷1,《大正藏》册29,页3上、6下。  [64] 静权大师述:《天台宗纲要》,(台北:佛教出版社),页27。  [65]《摩诃止观》卷1...

    正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974442.html
  • 惠洪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洪一生命运多舛,两遭禅门排挤,四度栓索入狱,万里刺配充军,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往往在他遭受打击之时,便是他力求潜心撰述之时。苏轼在评价杜甫诗的成就时说:“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65]把流落不幸的...。”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66、1672页。[65]《苏轼诗集》卷六《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66页。[66]《楞严经合论》卷末附惠洪:《尊顶法论后叙》,第...

    周裕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474540.html
  •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所见唐官文书“行判”的几个问题

    申康大之   60 往轮台征债   61 同,牒知任去,谘,元   62    十四日   63 依判,谘,延桢示   64    十四日   65 依判、谘,齐晏示   66    十四...

    向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7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