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修行进德格言一百则

    修行进德格言一百则  1、学佛不是空谈,而要切实去做。  2、受敀五戒十善福德人也。善恶之事,由人造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戒行之德,应之自然。(事佛吉凶经)  3、言行相应,不怀自大,不轻于众,除去骄傲,见有胜己,不生嫉妒,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优婆塞戒经)  4、恶从心生,自以自戕,如铁生垢,消毁其形。(优婆塞戒经)  5、人有十事可愧:君不晓政,臣属无礼,受恩不报,过不能改,两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4255030.html
  • 金刚经三义

    般若行即无住行也,兹分三种言之,一者于何无住,二者云何无住,三者无住次第。   (1)于何无住:何处无住者,此谓想字,即于种种想无住。印度人以此想字表示概念,作为心思整体对象。依之着着分析有为名言而...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0955060.html
  • 弥勒造像形态探胜

    大石窟的铭记中探求了佛教信仰的变化。佐腾永智搜集的金铜石佛资料中,弥勒造像数量最多,北魏时达111,东魏北齐36,西魏北周3,总计150例尊或组像。而阿弥陀像北魏15、东魏北齐17、西魏北周1例,总计...

    张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3855156.html
  • 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的基本特色

    第19页]之境界上,此即为“全体大寂”[欧阳竟无:《孔佛》,见《孔学杂著》第1页]之境界。故而“求寂”成为其一生心性工夫之所在,如其所言:“何谓大本?求寂主一达情是也。”[欧阳竟无:《复张溥泉书》,见...

    赖功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2555211.html
  • 近现代佛教文教弘法事业的开展

    近现代佛教文教弘法事业的开展   作者:体恒法师  1、民间大规模刻经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佛教开始了复兴与革新的变化。佛教的复兴首先是在佛教传统刻经事业的大规模兴起。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宗教的传入,战争的摧毁和佛教内部发展到不依经典的末流,导致佛经被毁不计其数。一旦失去了经典,佛教将很快失去凝聚力,也难于同西方宗教相抗衡,佛教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志在...

    体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655226.html
  • 福建邵武佛教历史简介

    之一。开创人是唐代的良价禅师和良价的弟子本寂禅师。取此宗名有二说:  (1)取禅宗六祖曹溪慧能及该宗创立者洞山良价(良价当时信在江西宜丰县东北25公里处的洞山)之号;  (2)取该宗初祖洞山、二祖本寂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0755448.html
  • 因缘和合——佛教和平观的现代意义

    无诤(语言和谐)、意和同悦(善心交流)、戒和同遵(法制平等)、见和同解(思想统一)、利和同均(经济均衡),因此佛教的僧团又可以称为“六和僧团”,即:1、身和共住,2、口和无诤,...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5555476.html
  • “菩萨行”和“人间佛教”

    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1。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也曾提出:“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大智度论》)。大乘瑜伽行派创始人无著亦认为,佛陀化身教化众生的四种示现以“工巧”为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4255572.html
  • 阿含经和圣经道德观的比较

    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无贪、无恚、正见。   圣经中作为维系道德伦理体系的规约是摩西十诫。十诫的内容见于《出埃及记》及《申命记》,其条文大致是:1、禁拜别神、偶像;2、禁妄称耶和华名...

    释德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3755634.html
  • 南海佛教概况

    碑铭说明,当时依然是婆罗教与佛教大小乘并行。  3. 骠国佛教  今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一带,曾有掸国,公元1世纪,即与汉王朝有使者往来,成为联结罗马(大秦)与洛阳的重要枢纽。这条中国同西方交通线的开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65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