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莫能中夭(cf. Samyutta-Nikaya,XXV.1-10)。再就汉译“离生”并无“正性”一词外接;而《尼柯耶》则有sammatta-niyaman (sammatta汉译为正性)的复合...“决定”而论有为、无为。《论事》二.p.1 Ⅱ.世尊认为“入正性决定之人可能现观法”《论事》二.p.330 Ⅲ.一个实际地决定之解脱者,已进入决定道。《论事》二.p.201 Ⅳ.“菩萨在迦叶佛时...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70746315.html
-
會這個樣子受到困擾。 § 藏本《般若燈論》(《北京版》冊 95 , 246.4.1 - 246.4.2 ; 《德格版》中觀部冊 2 , tsha 帙 ...Poussin 的校注中( p.490 , n.1 )已然指 出來了。 頁177 在此,說︰你由...
萬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846571.html
-
佚失。[注8]直到近代,自1 907年法国学者S. Luvi在尼泊尔发现《庄严经论》写本,并校 订出版之后,即掀起研究《庄严经论》之风潮。所以笔者也想 藉此机会一探本论之... 14. 依[被-皮+夸] 谷(1973,1)中,得知此说出自("A Report on the Sraavakabhuumi and Its Author (Asa....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646589.html
-
广,其研究也最为普遍。尤其是版本之多,注释之丰,为群经之冠。 58页 ‘金刚经’的原典,分为三十二节(但与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不同),若以康斯(E.Conze)(注1)的校订本及鸠摩罗什的译本来看...中亚的梵本与于阗本、汉译本等多种。其详情如下:(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姚秦(四○二年)鸠摩罗什(Kumarajiva)译 (大正藏,八、No.235)。普通称为‘金刚般若经’或‘舍卫国本’。这...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847461.html
-
60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1册,No.26。 3.《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1卷(东晋.竺昙无兰译)大正藏第1册,No.71。 4.《梵摩渝经》1卷(吴.支谦译)大正藏第1册,No.76。 5.《广义法门经》1卷(陈.真谛译)大正藏第1册,No.97。 6.《阿毗达磨品类足论》18卷(尊者世友造.唐.玄奘译)大正藏第26册,No.1542。 7.《阿毗昙心论》4卷(尊者法胜造....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数息观)之全文组织,可分析为如下四段: §1 阿那般那三昧法门 §2 三种学人 §3 六门 §3.1 数法 §3.1.1除欲思觉 §3.1.2灭嗔恚觉 §3.1.3除恼觉 §3.1.4除...,从心生乱, 云何能除?答曰:心厌世间, 正观能遮而未能拔,后 得无漏道,能拔结使根本。 ????????????????? (出处不明) §3.1.1除欲思觉 266页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5.html
-
-osophy, vol.23, no.1,1991, p.3-33. 54 在台大佛学中心的“佛学网路资料库”(http: //ccbs .ntu....Buddhist Studies, vol. 7 , no. 1, 1984, p.57~81. "The Yogacara and Madhyamika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5949171.html
-
,而是想当然的把辩证唯物主义归入到唯物主义阵营中去。这样的观点是否绝对对呢?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人在这里不想过多讨论,仅仅提出疑点供人们思考。
第一章 唯物辩证法与主题
1.1.1 总起...公认的事实为基础。
1.1.1.1 人死永灭论
由“人死永灭”可以推导出如下事实: 1、“人死永灭”这个事是确切成立的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可以知道,“人死”之后出现的这一新的事物,一经产生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0949903.html
-
------------------------------
[1] 《印度之佛教》,自序,p.1~2。
[2] 《平凡的一生》p.27。
[3] 《平凡的一生》p.28~34。
...《印度之佛教》──二十五年前的旧作,当然是不会满意的!然一些根本的信念与看法,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改变。这些根本的信念与看法,对于我的作品,应该是最重要的!”p.1 [14]此偈之前尚有一偈,全文是:“...
释会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351761.html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 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真理大学宗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林煌洲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第六期(2001、07) 页1-23 ----------...-------------------------------------------------------------------- 42 S. 56.2.1,4. 43 S. 42.11. ...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