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专题展》 时间:2005年9月28日至2005年10月28日 内容:敦煌研究院临画23幅 张大千临画及作品21幅 常书鸿、韩乐然临画及作品28幅 藏经洞发现文献展 北朝与唐代手写经卷(...》系列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策划得到了敦煌艺术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以及常书鸿之女常莎娜教授、韩乐然之子女韩建行先生和韩建力先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敦煌艺术研究院不仅提供了23幅该院的壁画...
Tom 专稿
|敦煌|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9/0814121474.html
-
佛法。[23]
由于当菩萨证得第七地时,外观诸法皆空无自性,内观自身是五蕴和合的无我性,此时菩萨认为无众生可度,无佛可成,即想证入涅槃,不再度化众生。这时十方诸佛伸手来摩顶,劝勉菩萨不要忘了当初...180 b~c [22] 大正25. 184 b [23] 大正25. 405 c~406 a [24] 印顺法师著《学佛三要》,p153~154。
...
释大律
|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2252001687.html
-
皆令来生我国,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23]吾辈净业行人应随顺佛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在弥陀光明照摄下,吾人的信根信力自然成就。称念佛名,久之业消智朗,于西方净土之确据,事理、性相、...庄严经》宋译本。
[21]《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著。
[22]参见《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本。
[23]《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楼檀过度人道经》吴译本。
[24]《佛...
魏磊
|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247512720.html
-
儒家,以示两人的区别。[23]这一令人愕然的自白,说明他早年的矛盾心境在经历了随顺世间的种种劬劳之后,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化解。在接二连三的失败之中,他越来越远离了所追求的世间的中心,被社会抛离到了一个极为...22页。
[22]王宗昱:《是儒家,还是佛家?——访梁漱溟先生》,载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第560页。
[23]...
景海峰
梁漱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0747525122.html
-
13. 同註12,頁305。
14. 見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頁829。
15. 同前註,頁832。
16. 同註8,頁23。
17. 同註14,頁...別名。[23]
上述鄭文肯定:(1)瓦子中的“說經”等系“變文”的變相、係佛門子弟(和尚)為之﹔(2)“談經”等即寶卷。
鄭振鐸對上述結論並未論證,但至今仍為許多研究者及工具書所...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02516443.html
-
过类[23]因之而起,名之似(能)破。于论辩之际,立论既出,破者于他(立者)能立无过量中,不能缄默不言。如若不言,即堕负处。破者为淆众听(惑乱立者、证者、听者)而妄加指责。自申过量(在自为似能立,对他...缺宗、喻二支;③缺因、喻二支。
[21]、缺宗、因、喻三支。
[22]、原文见佛教出版社印行《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一第8页反面第6行至第7行。
[23]、A同法相似过类;B异法相似过类;C分别相似过...
佚名
|因明入正理论|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431737996.html
-
研究四十年述要》,(注22)概括地介绍了中国因明研究近四十年来的状况。 5。关於玄奘的因明贡献及其「真唯识量」 主要的论文有 (1)。虞愚的《玄奘对因明的贡献》,(注23)该文介绍了玄奘如何在... (22)刊於《哲学研究》,1989年第11期。 (23)刊於《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 (24)收於《因明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25)收於《因明新探》,甘肃...
姚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0238007.html
-
前就能缘之智来谈“现量”,今当徵询其所缘之境究竟为何。陈那“集量论释”有清晰的说明: “所量唯有自相、共相,更无其余。当知以自相为境者是现,共相为境者是比。”(23) 至于法称,著《正理...Vol. Two, P.14-P.25),但陈那《集量论释》则云:“且错乱者,如於阳焰等分别为水等,故是似现量。”故彼错乱的生起,陈那不说由“外因”,而仍由分别所致。此与法上说微有不同。 (2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4738063.html
-
”是因,“现见因缘虽已具足而不可得见”是果;“因”与“宗义”具因果关系,所以是“果性因”摄。又如: 宗:此处没有无忧树, 因:以无树故。 (23) “无树”与“没有无忧树”都指同一“自性”,非离...一自体,故名“自性不可得因”。可是依我们现代知识的理解,“无烟”为因,才可以产生“现见因缘具足,而仍不得见”这种现象的果,“宗”与“因”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把它归到“果性因”去。 (23)此是“...
李润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2538111.html
-
胜者还谴责罗毗笈多,说他误解了师说。 罗毗笈多是慧生密的亲传弟子,可是他的活动地域似乎是在克什米尔,也许跟智吉祥同属一个时代[附注23]。他所阐扬的旨趣较之胜者要温和一些。照他的说法,《释量论》各章...那他未曾提及胜者,他的名字在藏文作Rgyal-ba-can,梵文来源似是“Jetavan”。他的时代晚于慧生密的弟子罗毗笈多,故应为公元十一世纪中人。 (23)毗底耶补萨那《佛教史》,322页,把...
景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373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