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谈心说识(三):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

    分二种,1、独行无明,也有二种①是有意识的与忿怒等心理现起的无理智状态。②是无意识与忿怒等心理现起的无理智状态。2、恒行不共无明,即是指与第七识相应的无明,与第六意识的无明有异,故称为不共。常常执著我...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自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0045983353.html
  • 以罗汉像为例来谈五代之后中国佛画发展之流变

    ,不失尺度;其一是不拘笔墨,以古朴奇异为高。下面本文就这两种不同风格加以具体论述:   (一)复古派   1.人物相貌回归写实   元代绘画成就突出反映在一些文人士大夫在绘画创作和理论上的贡献,...

    龚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0551083724.html
  • 华严宗思想源流

    护身符便可轻易过关,死而复生,更 何况若真行的话,这人每死必诵,岂非就长生不老,永远死不了吗?   三.华严开宗   1.杜顺禅师(557A.D.-640A.D.)   华严初祖法顺禅师,俗姓杜,...由小而大地渐说方便法门。它由小而大又分作三教:   1.人天因果教(原人论中名人天教),这是从业报轮回上说因果报应历历不爽,好教众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2.断惑灭苦教(原人论中名小乘教),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2184350.html
  • 论禅与诗

    实相,二观诸法利用”(1。总之,在禅宗成立以前,禅是明教的,是通过内心镇定与反省达到对佛教“真理”的领悟。  由大乘佛教的“习禅”发展为禅宗,有其时代条件,也是用中国传统思想消化、改造大乘佛教心性学说的...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2784356.html
  • 如是斋琐议

    矣。   二、陆象山学禅有确据   《儒者学佛考》之续,载于《佛学半月刊》第1 3 0期者谓:“陆九渊先生与佛学之关系,颇不易得其确据,惟《陈北溪答赵季仁书》,谓先生尝问道于宗杲弟子育王寺德光禅师...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284362.html
  • 五家学案

    商务本)   茶余客话(商务本)   南岳总胜集(梁克山房本)   龙川志略(商务本)   曾文正公全集   五家学案(集稿)   (1)*(孔、孟)宋·罗源陈善所著《扪虱新语》卷一云:“...咏之修县庠,张无垢为作记。李彦公谓周公亦坐禅,自知死期,有《易说》、《语孟说》。   (1l2)*(孔)宋·钱易《南部新书》甲卷记:韦觊著《易蕴》。丙卷记:李肇有《经史目录》。   (113)*(...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884369.html
  •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

    故乡印度,不杀生并非佛教一家之戒命,包括耆那教、婆罗门教及以后的印度教[1]在内的所有印度本土宗教,都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遵守此项戒命,其差别仅是执行的宽严、不杀之生灵的范围之广狭;对此戒命自有比佛教...生存的正报心灵与依报器界。正所谓举净化心灵之纲,张生态文明之目。   有道是:金刚砥砺莹心神,法海舟舆跨溟崄,狮吼雷霆骇昏识,般若日月照幽涂。   文/金易明   注释:   [1]关于印度教...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284629.html
  • 论智顗的“生态放生”的启示

    台州崇梵寺智者大师放生池考》,载《东南文化》2004年第1期增刊,第145页。   ③ 赵简子 (?─前476),即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寿约70多岁,青少年时代处于晋顷公年间...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684672.html
  • 生死“认命”与生死智慧

    4460万人有生死哀伤问题;若以每一逝者约有10个左右的次亲朋友来计,则每年又有8920万人有生死之痛的问题。三项相加,中国一年约有1亿4272万人遭遇生死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有十分之一以上的人有生死...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384687.html
  • 年龙父母《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七)

    等别人问什么问题,我们就不断地说,不断地说,絮絮叨叨地说。 1 在任何时候,大家要记住了,就是自己经常要讲轻柔语、清凉语、美丽的语言,还有善语、真实语、爽直语,用这样语言来跟别人说话,跟别人交往,这样...

    年龙上师

    佛子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1915358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