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言何所依止?答:当言无所安住无所依止。”[51]此“真如”与形而上的“梵”已界限模糊。佛教在义理的层面丧失了自己的特质,从而也丧失了生命力。 以前佛学界倾向认为印度佛教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密教的... 大正藏31/611。 [51] 大正藏30/705。 [52] 笔者把大乘佛教分为两类:菩萨行大乘和玄学化大乘。参见拙著《大乘佛教的缘起论》,《灵山海会》(总第13期),2004年秋季。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大正藏51卷999页上)佛教依恃封建皇权的倡导,使人们纷纷竭财以趋僧,破产以趋佛,佛教的声势达到前所未有的煊赫程度。 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773530.html
-
metaphysical entity),因此作为过程的vi??ā?a,较好的翻译应为“对某事的意识”(consciousness of)。[51]换言之,佛陀的教导关心的是人“如何”运作,而非人是“...关于此说明的细节可参考其书p. 48~51。 [22] 水野泓元引汉译的杂阿含中所言:“恶魔波旬探究[已死的]瞿低迦善男子之识。”及“恶魔波旬,于瞿低迦善男子身侧、周匝求其识神。”说明“识”有著主体...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施护译,沙门惟净证梵文,沙门清沼、致宗笔受,沙门仁彻、道满缀文,沙门守贞、继隆、启冲、守赞、希昼、道一、修静证义,翰林学士驾部郎中知制诰梁周翰润文,殿头高品郑守钧监译。 51、《佛田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3.html
-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there will be 51 million people unemployed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释智慧
|“众缘和合”,平息“金融海啸”|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542873747.html
-
之外。凝湛澹泊,超出于无 形之境。所以现应金容, ───────── 23 同上注,页51。 24 刘淑芬〈五至六世纪华北乡村的佛教信仰〉,页524。 . 页242 诠言布教者。是由...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773949.html
-
学术会议论文。 -------------------------------------------------------------------------------- p51 措、噶玛...gzungs)解作经部,而《集宝顶》和《金刚藏》等陀罗尼,则是依照旧有的大目录作为经而编列的[51] 。 关于《双成经》(zung-gi mdovi chos-kyi rnam-grangs)和《尼干子问...
胡进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4773957.html
-
录类文献,如:永安道原《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第51册)、大川普济《五灯会元》(《卍续藏经》,第138册)......等。2.僧传类文献,如:道宣《续高僧传》(大正50)、赞宁《宋高僧传》(大正...
蔡荣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673977.html
-
之成实论。 论即依据小乘宗义以明空(注51), 而以灭空心为究竟,则 空空解脱门之意也。其解法相亦不主一家,惟于有部多致破 斥。如诤四大实有、心所实有、不相应行实有等,皆反对毘 昙。...同旧有部说﹔大梵天别有处所 (论七) , 则同西方师说﹔有六度 (论八)则同外国师说 ﹔有缘无心 (论六), 则又同譬喻者。皆理长为宗 之证。 (注 51)参照吉藏三论玄义卷上,宁刻本十二页...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74032.html
-
戒禅合一的路径,这在白居易诗及中唐文士生活中皆可一窥痕迹。印顺导师认为东山(五祖弘忍)门下的开法传禅都继承道信的遗风──戒禅合一。南宗的《坛经》「受无相戒」,戒禅的合一比北宗更明彻些(注51)。据笔者...。 注49:见印顺《中国禅宗史》页四○五~四一○。 注50:葛兆光<禅思史想的大变局>见中国文化第七期。 注51:同注49,页一三二、页一五七。 注52:同注27。 注53:见孙昌武<白居易...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17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