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智度论》之般若波罗蜜(二)

    相、常舍行25,须菩提!是诸余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26   2、《大智度论》卷52〈24释会宗品〉(大正25,430a13-24):   三...,196a10-b20):   问曰:已知般若体相是无相无得法,行者云何能得是法?   答曰:   1、如所说行能得般若——闻法、发心、行五度——般若则生30   佛以方便说法,行者如所说行则...

    厚观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989892.html
  • 內觀禪修的探討

    周遍伺察。(T30,p451b)  以上指出,有四種內觀(毗缽舍那),對所緣境界(1)能正思擇,(2)最極思擇,(3)周遍尋思,(4)周遍伺察。而所緣境界有淨行所緣(分成不淨、慈愍、緣性緣起、界差別、...緣境無散亂行、無缺無間,無間殷重加行適悅相應而轉,故名「流注適悅相應」。  7.又由彼念於所緣境無有染污,極安穩住,熟道適悅相應而轉,故名「無罪適悅相應」。(T30,p450c)  以上七點指出,於九...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540229.html
  • 显密之理,相应一贯——太虚大师融通汉藏显密佛教的思想

    所起圆观行力而致。诸宗皆可至此,并非密教独有胜义26。  (三)"六即"是天台宗判断修行程度的一种理论。"而密宗成佛,亦有理性、加持、显得三位,初通理即名字即,次通观行即,后通相似即分证即。至藏密由...是相对的:"盖显密之异,在能诠言对所诠义之或显或密耳;义显之言曰显教,义密之言曰密教。"30从侧重点上讲,"显教乃依佛之声教以彰学理者,密教乃依佛之果德以轨观行者"31。究实言之,显密本自圆融不二:"...

    罗同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5273724.html
  • 再論《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譯文

    實相。」(《大正藏》冊26,頁4下)[13]見《大正藏》冊26,頁4下。[14]《法華經論》的釋文中亦明言有此五種法,見《大正藏》冊26,頁6上~中。 頁141複舉「何等、云何、何似、何相、何體」一次,...2,頁18~22。另參照荻原雲來與土田勝彌校《改訂梵文法華經》(東京:山喜房,1934初版,1994三版),頁29;蔣忠新編注《梵文妙法蓮華經寫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頁30~31...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3.html
  • 「六群比丘」与「六众苾刍」──兼谈佛典仿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由众差别故,成二种:一者在家众,二者出家众。」 (唐,玄奘译,T30, no. 1579, 750c26~27)23 《大智度论》:「如难陀淫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道士)即有的「道-众」之称,26也极可能是源自这个仿译式。27值得注意的是,译经中原本做为偏正结构「中心语」的「众」(名词,群体、大众义),在汉语的运用中,已逐渐虚化而成为指人(或众生)的「后缀」。...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
  • 关于因明的支分

    成量品》)里实现了陈那的理想。”[g26][g26][26]吕澂先生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仍不是尽善尽美。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佛陀时代的“因明”理念与陈那论师、法称论师是一致的,也就可以理解窥基...。  [g6]同上。不过,文中的Affirmatiu and negatiu可能是书上印错了,应该是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g7]见大正藏30册41页下栏。  [g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1938027.html
  • 南传的五十二心所法

    26、27]中生起。“慢”,得于四种邪见不相应心[24、25、28、29]中生起。嗔、嫉、悭、恶作四心所,可于二嗔恚相应心[30、31]中生起。昏沉、睡眠,可于五种有行心 [23、25、27、29、...13]同上32,更除悲与喜二无量=30。  [14~17]同上[13]有三十法相应。  [18~21]等于前面色界的五善心[9~13] 除悲、喜二无量而加三种离法=36、35、34、33。  [22]...

    叶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0239729.html
  • 试论宋代佛教史籍在唐史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29]《宋高僧传》卷26。  [30]《宋高僧传》卷18。  [31]《宋高僧传》卷17。  [32]《旧唐书》卷51《后妃传》。  [33]《宋高僧传》卷17。  [34]《宋高僧传》卷16。...情况下,“出华州下邽避乱”。[25]当时士大夫、百姓也逃之夭夭。如释守真是永兴万年人,其祖、父皆是普通之人,“洎黄寇干纪,僖宗蒙尘,车驾避锋而西幸,咸镐失守而没贼,因而徙家居于蜀矣。”[26]王缄原是...

    曹刚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1561834.html
  • 明代佛教的社会救济、公益事业及其现代启示

    》卷186,万历十五年五月丙申、丁酉条。  [28] 以上论述参考了《明代北京城市恤政考述》一文。  [29]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26《吴江接待寺十方常住记》。  [30] 《大正藏》卷49,...提供一些简单的医药援助。这种情况明代前期就曾出现过,但较少见。如天顺元年,英宗命于寺观煮饭赈济,同时令“有疾者拨医调治,病故者给以棺木,务使鳏寡孤独得沾实惠。”[26]又如万历十五年,京城内外灾疫盛行,...

    王红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2455459.html
  • 摩诃止观义例科

    倾覆。正助相添方能远运。  【科26】佛化尚以涅槃为寿。况末代修行非助不前。  【科27】故扶律说常以显实相。推功在彼。故正用法华意显圆常。即二经齐等。    【科28】○第三文义消释例者    又...则兼引昔义。如引法华证渐不定。所引四味文之与部。通局亦然。  【科30】二者泛引流类。谓引教证观等。如引华严先照高山。净名始坐佛树。大经从牛出乳。法华以异方便等。以证三止观义。故知教观。渐等名同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126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