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5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真“谛”:真“我”教“育”

    教育基金会(台湾),1998年版,第45-46页。)  答:谛闲大师曰:“诸大乘经,称(本)体之名,多多无量。或二字称:谓真性、实相、如如、一乘、法性、法身、实际、真际等。或三字称:谓如来藏、毕竟空、...

    陶棣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660094.html
  • 大乘菩萨入世性之研究 ——以六波罗蜜为论述范围

    演变 24  第一节 出世入世的讨论24  第二节 部派声闻出世入世观31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出世入世观45  第四节 初期大乘佛教出世入世观62  第参章 大乘菩萨的意涵及思想溯源65  第一节 ...

    刘玉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460102.html
  • 敦煌禅文献与禅宗史研究

    、S2021、S3968、S4106、S4666、P2308、P3922、P3924、北,岁80、腾23、为45、为46、露21、露24、露17、中村不折藏本、李氏鉴所藏本  《金刚三昧经》S2368...

    冼立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960172.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显胜进,是故不说。[45]  在《论》中,有一说法,得诸定而死后生到下界,原因是退舍诸定。这一看法可说是与《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等的说法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在《中阿含经》〈大空经〉有这么一段经文:  ...精解》,211页注脚8。  [45]《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161,大正27,818a10~19。  [46]《中阿含经》卷49(191经),大正1,739c23~29。另见《中部》(122经)《空大...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上东征传》(779年)里亦有如下记录:  乘江七百余里,至韶州禅居寺,留住三日,韶州官人又引入法泉寺,乃是则天为惠能禅师造寺也,禅师影像今现在。[45]  鉴真于754年抵日本之前,他拜访过韶州一次,...48,页387~395。  5、此二文献可见于胡适著,《新校定的敦煌写本神会和尚遗著两种》一文,载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980),册12,页63~95与页45~60。  6、见胡适,《神会和尚遗集...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
  •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

    。“从人生全体来看,这种践行虽趋向涅檠,却是不住于世间,也不住于涅槃的。”[44]吕澂将唯识学这种解脱成佛之路称之为“转世而出世”,此中之“转世”意为转变世间,而非佛教普通所谓轮回之转世。[45]印度...参见《正觉与出离》,《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1335—1336页。  [44] 《正觉与出离》,《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1336页。  [45] 参见《正觉与出离》,《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1336—...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
  • 佛教伦理的基本内核、德目及其现代意义

    页。   [8] 圣严:《戒律学纲要》,第45页。   [9] 敬良:《佛说业报差别经浅说》,台北:菩提印经会,1988年12月敬印本,第3页。   [10] 圣严:《戒律学纲要》,第74页。 ...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860248.html
  • 辉煌灿烂的敦煌艺术

    菩萨身姿扭捏作“S”形,增强了“妍柔姣好”的女性美,如45窟盛唐的菩萨;楞眉鼓眼,挺腰挥拳,形如张弓,以示威武猛勇,如46窟的天王;至于天空神怪,如兽头人身的雷神、风神、三头六臂的大自在天、象头人身的比...

    段文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060328.html
  • 十二月的佛陀——妙语收录集(1)

    疾病;心灵的良药 ---- 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祈竹仁波切)   缘按:佛法乃是最究竟解脱之良药也。   45、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楞严百伪》辨义

    。其伪四十四。  ————生死解脱,乃空生空灭,幻化而已。既以识心执着,成六根之幻用,还须即六根以返元,恢复本真。吕公以唯识理论衡量,乖离《楞严》本意。  45、经说“真性有为空”一颂,窃取《掌珍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