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大正藏》卷46,P54) 华严宗则从一多相容的角度论述了同样的思想。它认为,法界的形成,以一法而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而起一法。一关系着宇宙的一切,一切又都...,一毛孔性,即摄一切众生所有世间法性,如举一毛孔性,即摄一切法性,举其余一切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即摄一切法性。”(《大正藏》卷46,P648)为什么会这样?“谓以一切世间出世间事,即一彼世间出世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0060153.html
-
載於《四明尊者教行錄》卷7〈螺谿振祖集〉。《大正藏》冊46,頁925。
[16] 〈淨光大師塔銘〉,載於《四明尊者教行錄》卷7〈螺谿振祖集〉。《大正藏》冊46,頁927。
[17] 〈台州螺溪淨光法師傳〉,《四明尊者教行錄》卷7。《大正藏》冊46,頁929。
[18] 《佛祖統紀》卷10〈吳越忠懿王傳〉。《大正藏》冊49,頁206。
[19] 《五燈會元》卷10〈天台德韶國師〉,中...
沈海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843934.html
-
[15] 〈建传教院碑铭〉,载于《四明尊者教行录》卷7〈螺溪振祖集〉。《大正藏》册46,页925。 [16] 〈净光大师塔铭〉,载于《四明尊者教行录》卷7〈螺溪振祖集〉。《大正藏》册46,页927。 [17] 〈台州螺溪净光法师传〉,《四明尊者教行录》卷7。《大正藏》册46,页929。 [18] 《佛祖统纪》卷10〈吴越忠懿王传〉。《大正藏》册49,页...
沈海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546197.html
-
方法之间是横向的联系,既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总体看来以观诸法实相为统领又包括其它一些具体的修行方法。这种结构的特色是极具实践性,可作为依之观行的“法本”。 [2]收于大正藏46册,以下简称《安乐行》。 [3]收于大正藏46册,以下简称《无诤门》。 [4] 参见圣严《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收于张漫涛主编:《天台典籍研究》,大乘文化出版社(台湾),1979年6月初版。即使承认《大乘止观》确为慧思...
刘朝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949045.html
-
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 4、《摩诃止观》智者大师 T33,p1a~ 5、《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湛然大师 T46,p141b~ 6、《四教义》智者大师 T46,p721b~ 7、《观音玄义》智者大师 T34,p877a~ 8、《止观大意》湛然大师 T46,p459a~ 9、《天台四教仪》澄观大师 T46,p774c~ 10、《教观纲宗》蕅益大师 T46,p936c~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250525.html
-
恶道,损而无益;人食五谷,当愍众生蠕动之类莫不贪生,杀彼活己,殃罪不朽;慈仁不杀,世世无患。[46]
又,在《大乘入楞伽经》记载:
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正藏》册21。
《梵网经》。《大正藏》册24。
遵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大正藏》册46。
遵式。《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大正藏》册46。
遵式。《炽盛光...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出版,1983年。 3. 四明知礼,《四明十义书》,《大正藏》第46册,台北市:新文丰出版,1983年。 4. 玄奘,《大唐西域记》,《大正藏》第51册,台北市:新文丰出版,1983年。 5. ...台北市:新文丰出版,1983年。 31. 菩提灯译,《占察善恶业报经》,《大正藏》第17册,台北市:新文丰出版,1983年。 32. 智者大师说、灌顶记,《四念处》,《大正藏》第46册,台北市:新文丰...
蔡金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060018.html
-
(三)一体两面的真妄心 46 (四)无识之虚妄而仍有分别 48 三、《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中的《唯识论》 51 (一)唯识观法 53 (二)心意识义56 四、结语 58 第二节 唐代...窥基 《大正》卷43?成唯识论述记 唐 窥基 《大正》卷43?唯识二十论述记 唐 慧远 《大正》卷44?大乘义章 隋 慧思 《大正》卷46?立誓愿文 隋 慧思 《大正》卷46?...
高毓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760181.html
-
了天台宗的思想,并赋予它新的含义。 [16]《四教义》,大正46,p.724.1。 [17] 智者在提出四教说之前首先对当时各家的判教理论进行了总结——“南三北七”,并一一分析其短长,具体参见《法华玄义》。 [18]参见《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一之二,大正46,p.151.2 ~ p.151.3。 [19] 《玄疏》与判教相关的部分被摘出,别题为《四教义》,是后学演说四教的基本依据。 [...
刘朝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273558.html
-
亦如是,為文字人約事解釋,為坐禪人作觀心解」(大 正33‧686上)。乃至智者臨命終口述《觀心論》(大正 46‧... (大正46‧54上)。接著,《摩訶止觀》對「一念」與 「三千」之關係,展開一連串的縱橫辯駁,首先,提出 心具、緣具、共具、離具是不能成立的,且...
陳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14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