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6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经概述

    梵文经典被发现是在十九世纪时,一八二二年英人荷德生(B.H. Hodgson)在今尼泊尔发现三百八十部梵文新旧写本。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七六年英入莱特(P.Wright)继荷德之后,又得梵文本三百二十余部...

    戴月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964609.html
  • 佛门洋硕士释本性法师

    1996年,明B9法师获悉本性法师已获得硕士学位回国,甚感欣慰。值他83岁寿辰,在上海圆明讲堂把正法眼藏微妙法门传予本性法师,另附祖衣、朝珠、法宝等证物,选定本性法师为佛教掸门临济宗第42代、曹洞宗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0764618.html
  • 佛教“经济伦理观”略述

    财法”是平等的。  [⑨]《成唯识论》 卷5,T31,p0026b。  [⑩]《论语?里仁》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2465174.html
  • 不变随缘—美国弘法的挑战及中国佛教经验

    精髓传至现代。同样的,西洋佛教也需要开悟得道的西洋人。西洋佛弟子应虚心的从亚洲的佛教系统中学习修持,得到认可,将此法脉在西方落地生根,绵延不绝。  B、相大(弘法方式)  在佛教发展之「相」的层面,从...

    见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5665317.html
  • 佛教“四大”与维吾尔医学

    佛教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8)01-0049-05   维吾尔族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古代民族之一,有着水平较高的医学成就,这在11...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0865492.html
  • 略释欧阳渐居士质疑天台学之问题(四)

    主张中道实相。  ㈠欧阳居士在《唯识抉择谈》之(抉择三性谈依他v一文中说:  依义净寄归传之说,“空宗以二谛为宗,故谈真绝对:相  宗以三性为宗,故因缘幻有,因缘幻有,依他起也b”本  宗安立三性,...

    明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3465698.html
  • 谈上座部与大众部

    从此,印度东西两方的教团在教规上各行其是。这就是原始佛教时期佛弟子在教规上的小小分歧,是后来产生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前因,也是产生部派佛教的起源。  (B)上座鄙和大众部的产生  在佛灭度百余年后,佛教徒在...

    道 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0665898.html
  • 龙树

    不可能完成的课题。适在龙街和佛教徒面前是作为  解脱的意志和涅槃加以表述的,而在尼采那裹却是作为权  力意志和达至超人予以阐明的。  b)凭藉范畴所形成世界存在之结构:佛教徒有自己所谓的(一切存在的...

    卡尔·雅斯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1866069.html
  • 重庆北碚抗战墨宝解密

      重庆北碚抗战墨宝解密   作者:王泉根   距今半个多世纪前的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战时中国陪都、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远东指挥中心,使长江上游这座内陆山城一跃而为国际性都市与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批政治人物、文化精英、社会名流聚集重庆,风云际会,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距重庆市中心40余华里的卫星城北碚(音bèi),经“现代船王”、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规划营造...

    王泉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3266210.html
  • 南京的寺庙与教堂建筑文化比较

    5(B8  看来寺庙的空间除了适应佛教的分散膜拜功能的需要之外,还起到了移步换景的观赏作用,加强了寺庙“动”的特点。而教堂的空间则强调了一心向神,心无旁骛的膜拜境界,使人们在空灵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486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