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五)

    灵峰宗论》卷五之一页10957。  [8]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全集》诗文类之四《雪庐寓台文存》页139,台中市,青莲出版社,1991、1。  [9] 净土教门,分四种念佛,始自唐?宗密(780-841)《...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942744.html
  • 科学论(一)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139  第八节 睁开眼睛看世界 142  第五章 科学家与佛陀智慧的比较 147  第一节 伏藏品之谜 147  第二节 授记与预言、预测 151  第三节 地球与四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042935.html
  • 回鹘文佛传故事研究 ——以Mainz 131 (T II Y 37)《佛陀传》为中心

    1995年,第139页。 [26] A. Bombaci, Qutluγ Bolzun!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243287.html
  • 回鹘文《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研究

    нетюркской Письменности. Тексты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М. -Л., 1951, стр. 139-161. [7] Ceval Kaya,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343289.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二)

    不但是空、亦有其假有的一面而得中道观)。佛陀说圆教位的目的是为了生界外理善,[139]破无明理恶,[140]缘理见中(即体认诸法实相之中道观:诸法本来空、假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141]这一...138页上至中。[41] 详见同上,第138页中至139页上。[42] 详见同上,第139页上至中。[43] 详见同上,第139页中至140页中。[44] 详见同上,第140页下至141页上。 [45] ...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二)

    ,傅教石1992,周志煌1997、1998等。   [52] B.41, pp.97-98。   [53] B.41, p.18。   [54] B.41, p.139。   [55] “客观”...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543508.html
  • 曹洞宗思想

    普遍传播,形成波澜壮阔之势。唐德宗贞元四年(788)道一卒。宪宗元和中赐谥号大寂禅师。嗣法弟子有隐峰、怀海、普愿、如会、总印、善觉、灵湍、庞蕴居士等139人。  隐峰 唐代僧人。俗姓邓,是道一的嗣法弟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0143836.html
  • 亲灸两家的“五泄虚默”禅师

    湖南石头的弟子互相参学而得名的。  三  历史记载道一禅师有入室弟子139人。他们分布在大江南北。据陈荣福先生著的《浙江佛教史》统计,唐代在浙江最早传授禅宗洪州禅的有十人,他们是:杭州盐字海昌院齐安国师...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0243837.html
  • 法稱唯識立場之研究

    關係的証明。但本文重點在探討他認識論的建立,故以《量評釋》的第三章「現量章」,為研究的中心。 [2] 參考《攝大乘論本卷中》(大正31,頁 139上)。此四種智即是相違識相智無所緣識現可得智.應離...

    陳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9.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事物的本質,和將事物的存在性、   p. 139  關係性,貫穿起來作總合與分析的觀察。可是,從主觀的立場說,又認為語言原出於一種意念表達的衝動。思惟,亦同是此一衝動的屬性,在同是意念表達的衝動屬性之下...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