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1)

    45,页139中。[17] 赖鹏举,1998,〈四~六世纪中亚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中华佛学学报》11:73-102。 页356  庐山认为确有一究竟、至极之法,这便是法身。故法身...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西方净土的宗教学诠释

    圣??空间?空间》,???书房,1986,页72。[18] 久米博译,同注14,页139。 页96  《阿弥陀经》所描写的是黄金的大地,谓云:“彼国黄金为地”。《无量寿经》中,提到极乐世界是七宝合成的...同前,页208、页443、页449、页451、页452。[26]中村元《东西文化?交流》〈极乐净土?观念──?????学的解明?????的.日本的变容〉,春秋社,1963,页139、页 ...

    陈敏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8.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1)

    抑或是非存在的。它已经超出了一般事物的表征符号,因为符号,只能对形式或表象描绘,而不能透入事物的本质,和将事物的存在139页性、关系性,贯穿起来作总合与分析的观察。可是,从主观的立场说,又认为语言原...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4.html
  •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注23,页139、140、141。  27. 同上,页206、210。  页261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五期(2000.07)  挂在嘴上。唐末诗人如戴叔伦...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145841.html
  • 从南天乌荼王进献的《华严经》说起(2)

    ,乌荼王“伏愿书此大乘经典进奉功德,慈氏如来成佛之时,龙华会上早得奉觐,大圣天王获宿命智,瞻见便识,同受佛记,尽虚空遍法界,广度未来一切众生速得成佛。”[139]由此可知,当日的乌荼王确实在发展大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945855.html
  • 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1)

    未起忧、悲、恼、苦令起,已起忧、悲、恼、苦重令增广。→见《杂.139~141经》;?未起我、我所、我慢系著使令起,已起我、我所、我慢系著使重令增广。→见《杂.142~144经》;?起有漏障碍、三受、三...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945916.html
  • 论禅宗公案中的矛盾与不可说

    论禅宗公案中的矛盾与不可说 杨惠南第九期 139页 一、三种类型的公案:矛盾的、不可说的、与混用的 禅宗语录中,古来就一直困扰学者的,是为数不少的“矛盾 ”与“不可说”的公案。所谓“矛盾”的公案,是指禅师们透过 矛盾的语词或动作,来表达他们所体悟的禅理。例如,底下即是 一个典型的实例;在这个...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3.html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1)

    尧舜三代之际王政修明,礼义之教充于天下。于此之时,虽有 佛,无由而入。─────(注12)同上注,卷12,页134~139,〈上赵先生书〉。(注13)《徂徕石先生文集》,卷13,页142,〈...13。 139页 风,佛经禅卌,都不一顾,以避葛藤之诮。弼之愚见,深恐也 然也。弼不学禅则已,若已办身心学之,须是周旋委曲,深钩 ...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4.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2)

    :大林学术丛刊十七,民国七十年,再版),页一二六五。  (注139) 同(注52)   (注140) 刘宗周,《刘子全书》卷六,“证学杂解”,解二十五(台北:正中版),页五十七。  (注141)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9.html
  • 憨山老学中“道”之多义性指涉与终极关怀

    。  14见憨山《道德经解》,P2。  15见憨山《道德经解》,P139-140。  16见憨山《道德经解》,P138。   -------------------------------------...

    陈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04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