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在部派佛数,乃将原始圣典中所说的这些修行方法予以归纳,通常作为三十七种,而称为三十七菩提分(bodhi pakkhiya dhamma)。这是到达菩提的三十七部分之意。其内容为:
四念处(...
水野弘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946951.html
-
这个梵字其实是“Dha-ar-ma”三个音节,但它是一个“字”,故义译时作“法”字。又如“Bodhi”的音译为“菩提”,它有“Bo-dhi”两音节,但它也是一个字,只能义译为“觉”。遇上不能用一汉字...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047261.html
-
的修习。 上述次第修习“七觉支”(注27) ,为开发“菩提 (bodhi 觉 ) ”必备的七成分,初学者必须 按部就班学习,才能完成增上心学。 在“...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947279.html
-
───────────────────── A Lecture Given at the Bodhi Temple, Long Island, New York ─────────...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947333.html
-
欧美学者Gethin所著的《The Buddhist Path to Awakening:A Study of the Bodhi-PakkhiyA DhammA》就针对此论题作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一些...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pratitya samutpada的翻译。诸法“依”其因“随”其缘而起是种自然律。每件事情的产生完全是因缘和合的关系,若无和合的因缘,就不可能出现。 四、 佛是指已觉悟的人(从梵文bodhi菩提,即觉悟而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3248241.html
-
一位持有者。以后在印度相继过有六位传人,直至菩提达摩(BOdhi-harma)。他是金钥匙的第六位传人,然而他寻遍了全印度,却找不到一个摩诃迦叶那样的能人——一个能够领悟静默的人,为了找寻一个能将...
迪瓦·万杜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3548248.html
-
注释。其他品的偈颂,则三译大同小异(注21)。 《宝性论》的主题在于四法:佛性、佛菩提、佛法、佛业,也就 是诸佛及众生依本具的佛“性”(dhatu) ,经过实践的历程,证得佛 菩提(bodhi)...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6.html
-
;已在《肇论》等的著作明显地神秘化为道家辩证法。参见 Dan Lusthaus, Returning to the Sources, Pruning the Bodhi Tree─The Storm ...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849241.html
-
各种刺激的空档里回复的基准状态(中译注: 见[4])。 Bodhi-pakkhiya-dhamma: 菩提分法; 趋向觉悟的原则, 共有37部分,构成了佛陀本人对其教导的总结: 四念住、四正勤、四...
阿姜帖-德沙兰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24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