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74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通往觉悟的基石

    菩提长老(Bhikkhu Bodhi)所著《八正道》(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Way to the end of suffering)一书第六章。本书由斯里兰卡佛教出版社...

    菩提長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654763.html
  • 明幽溪传灯(1554-1628)大师之研究

    his writings, we can see his concern for bodhi-citta. He practiced the teaching of Er-Gen-Yuan-Tong ...

    林一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4256818.html
  •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uccheda)之间的对立、菩提(bodhi)与烦恼(kle■a)之间的对立、死(nirvāna)与生(sam-sāra)之间的对立,都可归结为空(■ūnyatā)。①  公元384年,库车被前秦的一位将军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5757526.html
  • 试论《牟子理惑论》之真伪

    障碍。但“佛”字在古汉语中并非实词,为什么选择它呢?有人证明汉代“佛”字在广信的发音恰与Buddha及Bodhi(菩提)的语根Budh相似,即比Buddha少后一音节,省去这后一音节的优点,也为玄奘等...

    吴 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2259404.html
  • 佛经传译中的跨文化交流模式

    句;且举‘菩提’(梵文bodhi)为例,‘菩(bo)’‘提’(dhi)不合不能成词。其中‘天竺语法’之‘语法’乃是梵文VyKarana意译”。因此,梵语有其天然的语趣和音韵流转之美。如:   什(...

    蒋述卓 周兴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561749.html
  • 佛经为何须要重译?

    于是就有不可表现佛陀最后身的禁忌。  但是,佛弟子们有强烈的皈依需求,便把与佛有关的东西都神圣化了,终于产生了“圣物崇拜”。当时的佛传图画只好以平(伞)盖下的空座、佛足印迹、顿悟时的菩提树(Bodhi-...

    王武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4761927.html
  • 菩提达摩禅学思想研究

    菩提达摩禅学思想研究   [ 作者:莫中伟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菩提达摩禅学思想研究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f Bodhi-dharma's Zen Buddhism  【文章作者】莫中伟   【指导教师】尤惠贞   【文章页数】110页   --------------...

    莫中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5163517.html
  • 《大般若经.第二会.修治地品》的“菩萨十地”呈现的修道历程

    short, a bodhisattva has to put into practice the Six Paramitas and all of the bodhi branches in “Dawa ...

    陈秀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2163668.html
  • 《楞伽经》导读(三)

    成立的世智,由是知修学者应依智下依识。  以上总明如何修离垢,既然已知如何,便更应知修离垢之果。  修离垢无非欲求涅槃,释迦由是广明二十一种外道的涅槃邪见,以及涅槃的正见。  涅槃即是觉(菩提Bodhi...

    谈锡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0863966.html
  • 《坛经》神秀偈

    所说的是什么“身”及其与喻体“菩提树”的性质是否相应。  菩提树原产印度,佛祖于此树下静坐思惟七七四十九日,终证道得平等正觉,因以名之,又名“思惟树”。今看所有俗名,菩提树、思惟树(Bodhi tree...

    刘楚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36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