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早期天台禅法的修持

    法华前方便。 (注 24)《别传》,《大正藏》卷五○,页191下-192上。 (注 25)《续传》卷一七,《大正藏》卷五○,页564中。 144页 期待,但也可见他对禅定的重视。但是据《别传》...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
  • 圆测之研究——传记及其思想特色(2)

      p. 144  就是由此而来。  综上所述,唯识的三性说,乃以空思想为根底故,得与中观融通。这在千余年前,圆测已一再强调,由此可见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九、新旧唯识的会归(特色之三)  圆测是会归新旧佛教的伟大学僧——思想家。殊是将新旧唯识哲学熔化于一炉,开创新宗派的大德。若允许的话,笔者愿意尊崇他为宗派的祖师。在中国三种唯识学派之中,圆测得说是另辟一学派的祖师。可惜,这一学派,在中国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348791.html
  • 李志夫著:中国禅宗理事观(1)

    ,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者也。此心生品与道无违,体(会)怨(可以)进道故也。   p. 144  (二)随缘行: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548792.html
  • 现象学与禅宗合参

    现象学与禅宗合参 陈立胜 [青岛]东方论坛,1995年第4期 24-34页 -------------------------------------------------------------------------------- 胡塞尔曾声言:“整个现象学的理解都依赖于对其方法的理解”(PP o[,144]),然而,正是在这一领域内,理解却出了问题。 英美的学者...

    陈立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948911.html
  • 中观学知见书目举隅

    Philosophy,原题名为〈中观哲学?根本的立场〉(此文原发表于《哲学研究》,后收于《中观?唯识》,页1-144),作者是国际知名的佛学专家--长尾雅人,其学思背景通贯梵藏汉三系的佛教思想,精研中观与唯识。长尾... 145. 北利亲著,《龙树?政治思想》,永田文昌堂,1988。   以上诸文,142是探讨龙树此论所列举的法数之相关问题,143与144二文则是以本论为中心而论究大乘菩萨道落实于政治、社会与个人...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849011.html
  • 谈戒与持戒(2)

    of nonage." (144)  Huxley was no naive Romantic. His essay is at times sobering, and his genius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049224.html
  • 道教与密教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溯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汉末(125~144)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组织了黄巾农民大起义。在南北朝时,不少道士把民间道教引向了神仙道教或者改造成为适合于贵族...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149227.html
  • 僧肇思想辩证——《肇论》与道、玄关系的再审查

    说亦可参见柳田圣山,《禅与中国》,页79。   31. 《中观论疏》卷2。   32. 同上。汤用彤则说此说“言之太过”。《佛教史》,页251。   页144   验之...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849241.html
  • 杨惠南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2)

    ,所以沉沦于生死苦海,未能脱离。”[144] 又如:“心的本体是湛然常住不迁的。若以常住真心,忽有妄见,则遗失本体,而变为业识。”[145] 又如:“众生各具佛性,(原注:故云非众生)现尚未解脱,(原...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3.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筚路蓝缕到建设“梵宇巍峨云端耸”144的华梵大学,个中的艰苦实非常人所能承受!晓云法师却从不望而生畏地打退堂鼓,因为她有艺术宗教(佛教)之养心术,因此随时可以超然其外。145她说:“‘教育’二字的意念恒在... 143 释晓云,《觉之教育.佛教社会高等教育之意义与目标》,页251。  144 华梵大学校歌歌词。参见释晓云撰《拓土者的话?华梵歌词》,页首22。  145 释晓云,《佛教教育散论?生活教育为人之...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