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本无”与“非有非无”――《不真空论》所破“本无”浅析

    。关于《肇论集解令模钞》可参看张春波《论发现的意义》,《哲学研究》1981年第3期,第60-66页。  [24]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对这句话的评价是:从“无却此有”、“无却彼无”这两个提法来看...

    何欢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51770663.html
  •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上)

    居士的佛学学养与他们的用世精神并没有内在的关联。梁启超是晚清变法运动的殿军,视龚为精神上的导师,他提醒我们,佛学是晚清思想的一个伏流60。这就道出了晚清变法运动与佛学的复兴有内在的关联。佛学学理是变法家...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册,页602。   60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90。   61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页108注2。   62 彭绍升在「...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470761.html
  •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下)

    原理。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60的思想就起源于此。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权原观念的一次革命。   这一批判针对由程朱理学所建立起来的三纲名教意理。王阳明说「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页270)。     59 参见陆九渊、王守仁《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页172。   60 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杭州:浙江...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570762.html
  • 敦煌莫高窟现存旦期洞窟的年代问题

    2月,页54-60。以下有关引文皆出于此。  页22  服饰即是太和十八年(494)革禁的胡服(注36)。莫高窟现存洞窟内着胡服供养人像,仅见于这组最早的洞窟:第275窟最为清晰;第272和第268供...

    宿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0070795.html
  • 佛教心理论之发达观

    同一七七左等] ,受其影响之成实论  ,更反对心所有独立之质格。 [成实60-64] 属于心性论派  之义成部、王山部等,皆不认心所离心王另有自体,此即生  机论者。统一的心理观,固有之结果。至机械论者...

    木村泰贤着; 善长译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470806.html
  •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

    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60]这是说,要想「遣妄」,本身就是有所求,就是妄心在起作用,这也是应当排除的。  希运有一段描绘修学无心的话,十分生动:  「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分别...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3870821.html
  • 吉藏与大乘《涅盘经》

    《中观论疏》卷2,《大正藏》卷42,页32上)关于吉藏的无得思想,参阅平井俊荣,上引书,页406─418;廖明活:《嘉祥吉藏学说》(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页45─60。   3. 《二谛义》卷...虽经说,而有病财;无所得义,则无过生。经云:「虽不常住,非念念灭」,[60]此已常、无常两除。次复明涅盘非常、无常,[61]常、无常俱洗,如〈德王〉中说。何偏得以常为宗耶?无得之义,始终无行,故以为...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4370826.html
  • 库车所出《大智度论》写本残卷之研究(2)

      ───────────────────────────  注58 僧叡:「执笔之际三,惟亡师五失及三不易之诲,则忧  惧交怀,惕焉若厉,虽复履薄临深,未足喻也。」  经序>,《正》,LV,页53上-中。  注59 《大智度论》卷十八,《正》,XXV,页190上-中。  注60 同注23。  页84  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矣。成之  终,则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0370840.html
  •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

    唯有在赞美与批评中还能保持沉默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路向,走向真理的台阶[注60]。  实际上林清玄还是在意别人的「批判」与「赞美」,认为「真理」多少还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只是林清玄在这个事件中学会了「沉默...:《生命的龙卷风》,页二四六。  注56:《生命的龙卷风》,页二四五。  注57:《生命的龙卷风》,页四七。  注58:《生命的龙卷风》,页二一八。  注59:《生命的龙卷风》,页二一九。  注60:...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070842.html
  • 《传灯玉英集》卷十四补阙和研究

    离开了他的住所,黄昏回来时,便手持着玄奘兄长之家书,其邻人皆非常惊异。[59] 《传灯玉英集》描述万回法云之事迹时,只引述到「至暮而还」,便突然歇止,删去了「及持到书,邻里惊异」一句。[60]  p. ...CBETA, T51, no. 2076, p. 433a25-29。   [60] 参新文丰印行之单行本《传灯玉英集》,页138上4-8。   [61] 参CBETA, T51, no. 2076, p. ...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07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