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
此碑在灵岩崇兴桥西首,刻于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碑高220厘米,宽116厘米。刻文28行,满行50字,凡1165字,字径2.6厘米,行书。额题“崇兴桥记”横列4字,字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089870.html
-
替代奶酪和牛奶,可以供应足够的钙。而且与奶酪相比,豆腐当中镁钙比较高,成酸性较低,非常有利于骨骼的健康。
分析数据表明,100克南豆腐可以提供116毫克钙,36毫克镁,6.2克蛋白质;100克北豆腐...
君合
|素食健康|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1311794536.html
-
页;第60页;第15页表;第116页;第288页;第33页;第133页。)及至20世纪初叶,日本佛教各宗派相继向海外派遣大批“传教师”,近则夏威夷、朝鲜、桦太、台湾,远则西伯利亚、南洋、美国、加拿大等...建成乍浦路新堂,颇具气势,上海别院迁址于此。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注:[日]小岛胜、木场明志:《アジアの开教と教育》,法藏馆1992年版,第12页;第33页;第59页;第60页;第15页表;第116...
忻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0667610.html
-
藏文写本第116号中的大禅师的研究》,第12—14页(参阅《汉学书目杂志》,1961年,第7期,第703号)。在本文付印的时候,我收到了由堪培拉寄来的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论文(打字本),该文是由丁·...附录中根据大量汉藏文史料而阐述了这一问题,尤其是参阅了以下文献:中印僧诤会汉文档案(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第4646号);有关摩柯衍和禅宗的藏文史料,如伯希和敦煌藏文写本第116和117号(《拉萨僧诤记》...
戴密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64269812.html
-
5529、P2690、P2963、P4608、北,周70 十二时类:《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十二时》P2054、P2714、P3087、P3286 《禅门十二时》S427、P2690—e、凹116、P...中国禅宗文献 《楞伽"币资{己》S704、S710 《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n16 《二入四行论》P116、P821 《历代法宝记》P116、n21、P813 《诸禅师语汇》(拟...
冼立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960172.html
-
则仁达自己去。那时候不象现在通讯这么方便,没有直拨电话。到了晚上8点多钟,仁达通过116长途台要通了仁达烟台家里的电话,那时仁达的女儿和儿子都在烟台大学读书,每个星期六晚上仁达的儿子都会回家来接仁达的...地藏王菩萨圣号和释迦牟尼佛圣号后,通过116长途台再次要通了家里的电话,告诉儿子这边经书放光的情况。儿子也激动不已,他说在佛堂放地藏王菩萨圣号的时候,他也看见地藏王菩萨现金身放金光了。仁达感觉到地藏...
仁达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75863334.html
-
103 三、 同别二教与三乘对一乘之问题105 (一) 别教一乘的确立106 (二) 同教一乘的确立114 (三) 同别二教之关系116 (四) 三乘一乘之问题118 第五节 小结123 ...教十法界所居四土89 图 4.3-2 五时八教的纲领与顺序93 图 4.4-1 三时五教的关系103 图 4.4-2 同别二教的范畴116 图 5.1-1 三谛说128 图 5.2-1 古十...
叶振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1363432.html
-
菩萨/112
虚空藏菩萨/114
天藏菩萨/116
持地菩萨/118
大威德菩萨/120
韦驮菩萨/122
引路菩萨/132
随求菩萨/136
十地菩萨/138
圆觉菩萨/140
...
中华佛教
|明清汉传佛教众神全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7/0752514912.html
-
、天台;蜀之峨嵋、青城;陕之终南、太白;晋之五台,鲁之崂山,赣之匡庐、鄂之武当、闽之武夷,粤之罗浮,滇之鸡足无一不在居士脚下。有详情记载的就游览了116座名山。其中目睹异兽珍禽,名胜古迹,梵宇道场,...
高鹤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2242152.html
-
佛开示切莫与凡愚亲密交往的道理
作者:索达吉堪布《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116)
如来曾宣示,凡愚若无利,郁郁终寡欢,故莫友凡愚。(《入菩萨行论》)
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如果得不到自己的利益,凡夫愚者就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而一旦发现自己有利可图,就会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地去做。因此,切莫与这些凡夫交往。
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深有感受。世间人的人生...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407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