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宋代中央和地方僧官体系及其特征

    、(38)《宋会要》道释1之11、1之7、1之12、1之15、2之7。  (14)《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69《书〈心经〉赠绍鉴》。  (15)《邵代闻见闻》卷16。  (16)、(34)《欧阳文忠...均是同一僧侣,景定四年,“诏祖印法师住上天竺,补右街鉴义,退归旌得教寺,复诏妙铦法师住上天竺,补左右街僧录。”(11)这里的“左右街僧录”恐怕跟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不会是记载的失误。果然如此,又当作...

    游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642227.html
  • 敦煌本《历代法宝记•弘忍传》考论

    无量金刚执杵趁(瞋)我,怒目切齿,我遂奔散。”[10]忍大师却归冯茂山。 显庆五年,大帝敕使黄梅冯茂山,请忍大师。师不赴所请。又敕使再请,不来,敕[11]赐衣药就冯茂山供养。后四十余年,接引道俗,四方龙像归依奔凑[12]。大师付嘱惠能法及袈裟。后至咸亨[13]五年,命弟子玄赜[4]师与吾起塔,至二月十四日问塔成[14]否。答言[15]:“功毕。”大师云:“不可同佛二月廿五日入般涅槃[16]。”...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3043273.html
  • 平和、坚毅话香巴上师

    尼泊尔出世,1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2岁时,他家收到一封寄自16世大宝法王的认可信,鉴定2岁的小男童为过去香巴上师的乘愿转世,上师今为第二世。  过去世的香巴上师乃是个大禅定者,为15世大...  今世的上师,是个贫困的逃难者,由西藏迁居尼泊尔。到9岁时,进入博卡拉的姜秋丘林寺去,得到一位良好的上师细心照顾他。11岁时上师剃度出家。一直就呆在寺院里受教育。上师17岁时,到鹿野苑的佛教大学去...

    子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1345493.html
  • 乐山之行

    的法物放在一个托盘里,开始口中念念有词,应该是一段经文吧。过了约15分钟后才把法事做完。但是一个法物的开光费要20元,下次大家去的时候要考虑一下。我记得在广州的六榕寺里开光是不需要付费的。  十点不到...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可围坐百人以上,比起曾号称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1747014.html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無畏赠鸿胪卿行状

    11】丞:通“承”。   【12】怗(tiē):平定。   【13】缁林:僧界。   【14】鸿胪丞:见“鸿胪卿”注(《广付法传》注释【93】)。   【15】威仪:...其要耳。沙门宝月译语,一行笔受丞【11】旨,兼删缀词理。文质相半,妙谐深趣。又译出《苏婆呼童子经》三卷,《苏悉地羯罗经》三卷。 三藏性爱恬简,静虑怗【12】神。时开禅观,奖劝初学,慈悲作念,接诱无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3548534.html
  • 佛教的传播

    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的...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251053.html
  • 古代佛教寺院救荒研究

    最重要的普行手段,并成为此教的一大特色。信行认为,“以无尽藏物,施贫下众生,由数得施奴,劝发善心,即易可得”;“教贫穷人,以少财物同他菩萨无尽藏施,令其渐发菩提之心。”[11]用无尽藏的财物,施给贫人...施药于一切比丘。”[14][15]可见,药藏最先设立主要目的是免费施舍药物与普通僧尼。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一传统也随之传承下来。风调雨顺的年代,药藏主要在佛教僧尼内部流行,不为外部所知。遇到灾荒之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352571.html
  • 大乘佛教起源的探讨

    严苛的实践。因为若拘泥于这种情况下,群众亦无法过正常的生活。在这种桎梏的环境下,渐渐激发教众对佛陀永恒的怀念。在印顺法师所著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11-15页)(讲义P58)中说:“佛般槃...

    梁茂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3053286.html
  • 社会大众:佛法的化导对象与存在基础

    。若以“氏”(632)、“婆”(2)、“姑”(15)判为女性,则女性人数为649人,约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碑文中除10个无法辩认的姓之外,有212个姓氏,其中人数在50人以上的有七个:李(198)、张... 嘉应寺 64  严华寺 40  龙堂院 20  治平寺 4  法会院 1  柏乡县  神应寺 11  宋圣寺 4  平棘县  济道寺 10  临城县  妙因院 10   在上述寺院中,有一部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2653409.html
  • 圆融教化之种种

      11.建立师尊:与世间学问的教学不同,修行的学问和趋向解脱的技巧需要在浓厚的师道尊严气氛中完成。佛陀对于新来的求学者或长者、外道,都注意用种种方式调御他们,令其消除我慢之心,而不是相反去屈尊迁就。...佛陀观察到某些弟子需要用严厉的方式来警醒才可受教时,就不会拘泥于柔软和慈爱,而会断然地适度地加以呵斥,使其生起强烈的警觉心和惭愧心,迷途知返而归于正道。   15.于法平等:佛陀提倡众生平等,特别是...

    释圣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0353812.html